博综、高瞻与情怀.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综、高瞻与情怀.doc

博综、高瞻与情怀   摘 要:纵观百余年《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历程后会发现:20世纪上半叶的文学史家功底扎实,态度认真,有气魄与才力,有明确编撰目的,更有思想高度与现实情怀。对比之后的文学史编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优良传统正在丢失。绝大多数的文学史著作是为大学教学服务的,所以,为未来国民计,我们的文学史应有编者的个性与独立思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与判断力,要注重思维训练而不是凝固的知识的传授,要有创新。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史》;传统;现实情怀;创新   目前我们已有大约3000部文学史著作,而且还在以每年10部左右的速度增长。尽管很多文学史都有“创新”、“填补”之类的自誉或他誉,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文学史著作量的增加并没有形成质的突破”[1],20年前“眼界窄、文笔平、格式板、感情枯”[2]的格局依然未见改观。   回顾国人自1904年开始的文学史创作历程,检讨今天“终于变成了一种共识和集体的记忆”[3]的文学史知识谱系,我们发现:这四十余年间编撰的文学史尽管有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以此为镜,能照见我们今天的古代文学史教材乃至古代文学教学、研究中的某些缺失。   一、博通:功底与态度   20世纪上半叶的文学史编撰者本身成长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受过非常好的小学训练,经史子集是学习内容,文言文是书面交际工具,有非常深的国学功底,谢无量有《中国哲学史》、《诗学指南》、《词学指南》、《骈文指南》、《老子哲学》、《孔子》、《韩非》、《朱子学派》及《阳明学派》等一系列专著,钱基博在经学、版本学、兵学、龙学方面都有著作传世。所以,编撰文学史,他们如数家珍。这功底可表现在速度上,如林传甲的文学史六万余字,百日完成;也可表现在数量上,如郑宾于的文学史,煌煌80万言。   文学现象的描述、文学规律的概括、文学思想的提炼必须有广博丰厚的文化功底作基础,但正如早期文学史家所指出的那样,文学史是科学,有它专门的领域和范围,需要编撰者有目标、有针对性阅读、收集材料。为此,20世纪上半叶的学者深有领会:   凡研究诸学,各有定类。惟文章之事,主博涉而不拘一方。又非精思无以致其巧。古来名家因所尚各殊,则其讨究之法亦遂不同,诚不能悉数也。约而言之,则思不积不至,词不习不成。广习而约取,审思而慎出,则亦庶矣[4]。   著述文学史,首先要“广习”。钱基博遍读古人别集,“吾读古今人诗文集最夥,何啻数千家。而为有提要者,且不下五百家。唐以前略尽。”做到对文学史全貌、作家全貌的了然于心后,“其人其文,必择最有关系者”。8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不得不佩服他选人、选篇的精准。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因材料罗列过多,被诟病为“杂董史”、“学术史”。但他们所接触材料的范围之广、材料选择的用心估计今天的许多专门研究者还是望尘莫及。郑振铎为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准备了很长时间:“十余年来,所耗的时力,直接间接,殆皆在本书中。随时编作的文稿,不特盈尺而已。”[5]书中所附插图采用珍稀古籍百余种,且大部分为世人所未见的孤本。作者谨慎采取宋以来书籍中所附木版画为主体,“不欲以多为贵”。“广习”使他们对文学现象有完全、充分地掌握,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会人云亦云甚至以讹传讹而扎实、可信了。   因为有“广习”、有了“博”与“审思”的基础,这些文学史著作“通”而不“泛”——纵贯旁通,指向显明了。郑宾于的《中国文学流变史》[6]主要从文学的沿革演变的角度切入文学,在每卷(章)开始部分即将主要问题列出,如“汉诗和三百篇的关系到底怎样?”“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到底是谁?从空间上说,它是那一部分人的作品?”“甚么是乐府?甚么是乐府诗?”“唐诗何以会盛?而盛的状况又是怎样?唐诗何以会止?而止的状况又是怎样?”“词的来源怎样?它和诗有怎样的差别?甚么是词?并且它有怎样的价值?”“词在两宋,何以有那样隆盛的成绩?何以有那样普遍的现象?”“词调之沦亡,宋季作者,谁应负其全责?”提出这些问题,等于就提出了文学史发展之“纲”。而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郑宾于用材料说话,将精要、有代表性(包括截然相反的)的观点排出,如讲王维,列出两位唐人针锋相对的观点(殷璠《河岳英灵集》“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和李肇《国史补》“好取人文章佳句”)后,说李肇“未免薄视太甚”,然后引《岁寒唐诗话》作结,“虽才气不若李杜之雄杰,而意味功夫,是其匹亚也。”既老老实实将文学史本来的面貌予以客观呈现,同时又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再如谈白居易“白话诗”,首先点明“后世对他便产生了许多的夸大和误解”,然后引出“老妪能解”(《墨客挥麈》),再以杨升庵的反诘(“过甚其辞,故意夸大”)说明白居易的诗歌并不全是“老妪能解”。随后又将“误解乐天,肆口诋祺”者列出,最后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