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伴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影响研究.doc
同伴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影响研究
摘 要:研究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孤独感与自尊两个维度的心理适应具有显著差异。流动儿童的自尊低于城市儿童,孤独感高于城市儿童,即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总体低于城市儿童。(2)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在同伴接纳和友谊质量两个维度的同伴关系具有显著差异。流动儿童的同伴接纳和友谊质量低于城市儿童。(3)友谊质量对于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影响,对于城市儿童却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适应;同伴关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12-0023-05
① 本文系武汉大学自主项目(人文社会科学)“湖北专项”基金“武汉市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编号:274825)的阶段性成果。
一、问题提出
《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规定“流动儿童指6—14周岁(或7—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流动儿童的核心是“流动”。随着父母工作地点的变动,他们从农村到城市或者在城市之间不停的变换居所。流动儿童所处的特殊环境使他们成为了社会环境不利的群体。而有关流动儿童心理方面的研究也发现,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问题高于同龄的城市儿童。
心理适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国内有关心理适应的定义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作为主体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的过程(樊富珉,1996;于丽萍,1997;贾晓波,2001)以及作为行为的内外化问题(赵冬梅,周宗奎,2003)。目前,已经有非常多关于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流动儿童自尊、受歧视、抑郁、焦虑、孤独、生活满意度等方面。整体来看,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状况与城市儿童相比较差(韩煊、吴汉荣,2010;胡韬、郭成,2013),大部分的流动儿童存在轻度或者以上的心理适应问题(肖蕊,2012)。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发现,自尊、孤独感是流动儿童更为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本研究选取了孤独感、自尊两项指标考察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状况。
群体社会化理论指出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同伴关系居重要位置,是决定性因素。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适应有重要的影响(Erdley et al.,2001; Kupersmidt et al., 1990; Parker et al., 1987; Bukowski et al.,1989; 赵冬梅,2007;周宗奎,2003;赵景欣等 , 2013)。
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儿童适应性的质量,是流动儿童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朱文闻(2011)研究了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与自我概念、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其自我概念和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朱丹(2013)采用社会测量法,发现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已有的研究对象大多针对普通中小学生,对于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的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在对其总体的关系,影响因素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本研究拟考察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心理适应特点;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同伴关系特点;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心理适应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武汉市两所高比例流动儿童(占80%)学校,一所低比例流动儿童(占10%)学校的四到六年级的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为被试。根据分层整群抽样法,在3所小学取样施测,每个学校在3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的儿童填写问卷调查,共806人,得到有效问卷623份,回收率77.30%。其中,男生313人,女生310人,流动儿童405人,城市儿童214人。
(二)测量工具
1.同伴提名(Warman Cohen,2000)。儿童选出自己在班内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3个同学,得到积极提名比例和消极提名比例。两个比例之差表示社会喜好(sp)作为被试的同伴接纳性指标。该记分方法具有较高的效度。
3.《友谊质量问卷》(Parker Asher, 1993)。量表包括陪伴与娱乐、肯定与关心、帮助与指导、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与背叛和冲突解决策略六个友谊维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02。
4.《自尊量表(SES)》(Rosenberg, 1965)。根据中国被试的研究结果(徐维东, 吴明证等, 2005),该量表的第8个项目(“我希望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与其他项目的相关非常低,因此在施测时删去。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652。
5.《孤独感问卷》(邹泓,1998)。在本研究中,四个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6,0.80,0.79,0.72。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2。
(三)数据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