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新时期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究.docVIP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新时期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新时期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究.doc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新时期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收稿日期:2013-01-23   作者简介:郭锐,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地域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吉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员。(长春/130012)   摘 要:研究生教育存在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研究生教育结构失衡状况严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国际不接轨等诸多问题。为此,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从全方位、多角度入手,进一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当务之急,一是转变传统观念,加快国际接轨步伐;二是明确培养目标,实行分开培养模式;三是调整配套政策,促动制度层面改革。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历程;研究生教育改革;配套政策   2012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58441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为517200人、博士研究生为67216人,招生规模已经接近美国。[1]另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联合编著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2009—2010)》一书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考研人数首次突破了百万大关,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就业率的连年下降,2009年和2010年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2]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拓思路、创新举措,不断促动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新的转变已是当务之急。   一、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发展阶段(1949-1966年)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1902年清政府颁布实施的《钦定学堂章程》揭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序幕。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现代学位制度得以引入并以立法形式予以确定,从而使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步走上了正轨。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大学组织法》、《大学章程》等法律法规,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新的规定和整改,从而使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得以初步成型。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和成就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   建国初期,我国深受苏联的影响,研究生教育可谓是“苏联模式”的再版。1949年12月,由教育部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定的教育改革方针是:“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3]此后的教育改革大体围绕这一方针展开。1953年,由教育部颁发实施的《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中提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培养方式采用以苏联专家为主体的导师负责制。   这一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密切相关。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不免产生了质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伴随着中苏关系的起起伏伏,我国开始注重总结办学经验,逐步走上了独立的研究生培养道路。196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对研究生培养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这标志着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开始向着逐步完善的道路迈进。1963年,教育部召开了高等学校研究生工作会议并通过了《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草案)》。该条例(草案)对高等学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方式和年限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基本上确立了文革前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从而为健全新中国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与调整阶段(1967-1999年)   十年文革的波及面之广、破坏力之大是难以估量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未能幸免,本已初步建成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几近于崩溃。“四人帮”粉碎之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重新步入正轨,研究生教育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1977年10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做好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由此研究生教育迎来了新的篇章。1978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见》,将1977年和1978年两年研究生招生工作一并进行,统称为1978届研究生。至此,我国研究生招生工作重新步入正轨。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走上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振兴之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心。1980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这是建国以来颁布的首个学位条例,标志着我国学位制度的正式确立及与国际接轨,就此我国研究生教育步入了现代化进程。在改革大潮的极力推动之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带来了研究生质量下降等一些问题。为此,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出了“稳步发展,保证质量”的总体方针,并在1986年发出了《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