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作化知识:高职课程体系整合的理论基石.doc
工作化知识:高职课程体系整合的理论基石
摘 要 工作化知识是指由职业技能、技术工作及其过程所连带和负载的特定知识,是高职教育最有价值的知识。其特征在于:其是围绕工作过程而生成的结构化知识;是与能力培养结合最紧密的知识;是对能力培养最直接有效的知识。工作化知识是高职课程体系整合的重要一维。基于工作化知识高职课程体系的实施应坚守“应会”为先的职业教育底线,以“应会”为原则处置“应知”内容,变“应知”知识为“应会”知识进行建构学习。
关键词 工作化知识;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整合;理论基石
中图分类号 G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8-0034-05
随着高职课程改革对系统化、理论化学科知识学习的解构,高职课程体系的建构究竟应该吸纳什么样的知识?其知识选择标准和特点是什么?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名分来指称这种知识才更具逻辑必然性、合理性?成为人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什么样的知识是高职教育最有价值的知识
19世纪中叶,面对知识的激增,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命题被广泛认同。斯宾塞曾提出“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的世纪之问。回答是科学知识。今天,面对知识增长的爆炸趋势及高职生学习时间和能力有限性的逻辑前提,我们有必要套用“斯宾塞之问”,进一步追索“什么样的知识是高职教育最有价值的知识”?回答是:与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知识。落实到课程改革形态上,就是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紧密联系的“工作化知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当下课程改革的主导样态,这一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现课程向工作和理论知识向工作过程知识的转化。课程向工作的转化意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边界比较明晰,转化相对容易,只要选取合适的工作任务和项目,让学生有序完成即可。从理论知识向工作过程知识转化意在传授支撑能力培养的职业理论知识,纠结度高,转化难度大,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和关键所在。换言之,倘若在课程改革中不能将系统的学科知识理论整合与转化成职业理论知识,那么重构的课程内容或体系就是不彻底的,而将学科知识理论改造成职业知识理论,或者说以工作为核心重构职业理论知识,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新,对改革者的知识水平、整合能力、创新智慧构成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而“工作化知识”这个核心概念可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逻辑抓手。
(一)工作化知识的内涵
工作化知识是指由职业技能、技术工作及其过程所连带和负载的特定知识。这种知识包括工作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两方面。工作知识侧重指与工作相关联的“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指工作过程所负载的、并与之融为一体的程序性知识。关于“工作化知识”,国内专家曾提出过一些相近的概念。赵志群认为,“工作过程知识是指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工人所特有的、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知识”[1]。笔者认为,这样的界定只顾及到工作过程知识,而忽略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是有失偏颇的。徐国庆则提出了“工作知识”的概念,认为“所谓工作知识,就是关于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工作方法、工具材料、工作诀窍的知识,人们用它来表达工作过程中具有实践功能的知识”。按照邦德和西蒙斯的观点,工作知识是“一种能提高生产力、更为有效、更能满足劳动过程需要的知识”[2]。这一观点虽然是正确的,但忽略了工作知识生成与转化的逻辑过程,忽略了“化”与“整合”的过程。“‘化’是一个动名词,是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的意思。”[3] “‘化’字缀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4] 这一转变是必须的。因为工作知识融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不是自发融入和客观绑定的,而是一个选择、提炼、转化、融合的过程。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工作知识都要纳入课程体系,必须要加以淘滤筛选,只有那些必须的、典型的、经过改造易于施教、并能取得好的成效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工作知识,整合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之中,没有这样“化”的过程,纯粹的工作知识,是不宜盲目与课程挂钩,纳入课程内容视野的。因而可以称这种以工作过程为逻辑纽带吸附与转化的工作知识或工作过程知识为“工作化知识”。
(二)工作化知识的特征
理解和把握工作化知识的特征,可以借鉴徐国庆对“工作知识”特征的三点概括:一是工作过程所使用的知识;二是工作行动所表征的知识;三是工作任务所组织的知识[5]。这一概括从知识使用、知识表征、知识组织三个角度出发,寻求知识在与工作联结过程中表现出的特质,诚然是思路清晰和见解独到的。但我们也不妨再换一个角度作些思考与概括。
第一,工作化知识是围绕工作过程而生成的结构化知识。工作化知识不同于学科化知识,学科化知识以体系建构为目标,展开宏大的叙事,形成严密的、系统的理论“包装”,是陈述性和叙述化的知识。工作化知识并非教材上静态存在的符号化知识,而是围绕工作过程重新选择、组织和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