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VIP

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

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 复习课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复习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中学数学复习课中,为使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短时高效地复习,教师必须以人为本,激发学习兴趣,认真研读教材大纲,精选题型,灵活变式,注重试卷讲评,以期收获丰硕果实。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复习课 高效复习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不仅仅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而是要将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作为一个整体,从中找出知识编排规律、性质相似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此达到点、线、面的无缝对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才会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将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谈谈如何有效、高效地复习。   一、学生方面   1.激发学生复习动机。古语云“爱屋及乌”,爱学,才能学好;反之,厌学则收效甚微。这就要求教师做到:(1)明确告知每节课的复习目的:薄弱环节;大纲要求;掌握知识点的价值等。(2)灌输新鲜血液。通过变式、一题多解、各个知识点的整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例如复习因式分解时,有这样一道题:64x4-4y2,我放手让学生做,结果有同学先提取公因式,再运用公式分解,也有同学直接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后发现有公因式再提取。于是我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学生觉得新奇有趣,收获很大。   2.强调学法,变学会为会学。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与其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习何尝不是如此。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根据自身及各个学科特点,制定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产生奋斗的激情。   二、教师方面   1.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熟知课程标准,吃透大纲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期末复习的总目标。既要做到适当拔高,又要照顾学生的不均衡发展,张弛有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挖掘其潜能。   2.回归教材,关注全套书知识间转换迁移。我在复习时采用知识归类迁移法,摈弃传统的概念复述梳理,这样学生对全册书内容及各个知识点间联系一目了然,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知识的提取,还激发了复习兴趣。   例如,七年级期末复习时,我将上下册内容整理成两大部分:   (1)代数部分:   ①代数式→整式→整式的分类和运算(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因式分解)   ②等式→一(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和应用   ③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和应用   (2)几何(图形)部分:   线(平面)→三线特征(联系和区别)   →两条线位置关系(相交→垂直)   (平行→判定和性质、异面)   体(立体)→面、棱、顶点数   多边形→内、外角和   3.精选题型。练习是复习的重要一环。切忌搞题海战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找题上要多下工夫,多“试水”,做到(1)有针对性。多调查研究,平时多记载,将学生平时课堂回答、作业批改和辅导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整理成册,作为出题目的第一手素材;(2)典型性。平时多收集近些年期末考试及中考典型试题,把它作为复习时练习的样本;(3)新颖性。练习的题目要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多用情境,多变化,以此提高学生接受多变的题型的能力,迎接新挑战。   例如,在复习内角与外角间的关系时,我出了这样一题:   (题1)“三角形ABC中,∠A=50°,∠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P,求∠P的度数。”本题已知三角形一个角度数,因此能求出另两角度数之和。而∠P是另两角平分线的交角,因此先求出∠B与∠C的和的一半,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很快求出∠P的度数为115°。   复习时我对此题作了变式,(题2)将题中“∠B与∠C的平分线”改为“∠B的外角的平分线与∠C的外角的平分线”,求∠P的度数。这时,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先求出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和130°,根据补角定义求出两外角之和230°,一半之和为115°,进而求出∠P为65°。   再次对例题作出改变,(题3)将“∠B与∠C的平分线”改为“∠B的平分线与∠C的外角平分线”,求∠P的度数。这次题目难度加大,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经过提示运用内外角之间的关系解题,学生也能顺利求出∠P为25°。课后布置思考题:若改变∠A度数,其他条件不变,思考三题中∠P的度数与∠A度数间的关系?学生兴致高涨,下课了还在热烈讨论。由此可见,条件的不断变化,使学生不再套用固有的解题模式,机械模仿,而是使学生从中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举一反三,在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