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探讨.doc
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探讨
“鼓圈活动”源于非洲,以“鼓”作为主要打击乐器,参与者围成圆圈状,指挥者站在中间,活动内容包括参与者跟随指挥者做节奏、人声、声势等的探索、模仿、即兴编创或创作,以及参与者之间、参与者与指挥间的合作等。基于“鼓圈活动”,我们来探讨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教学理念、设计原则、教学方法,以及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5对音乐教学理念。我认为在小学的音乐创造教学中,应首先遵循鼓励音乐创造、面向全体同学、关注合作能力的基本理念。
(一)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创造活动应该一直贯穿于“鼓圈活动”的始末,即使只有一个音乐元素的学习,也要有创造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与表达的机会。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鼓励将创造活动贯穿于唱歌教学与欣赏教学的始终,而不是将创造教学作为一个单独的课型出现。因为将创造教学作为单独的课型,很容易产生专业的作曲技术学习的模式,而违背小学音乐创造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注重创造体验、培养创造能力的目标。
(二)面向全体同学
“鼓圈活动”从形式的角度看,以圆圈为主,学生按照人数以及场地的大小,排成一个圆圈或者多个同心圆;从角色的角度看,教师担任指挥的角色,站在圆圈中间。教师指挥的方向不是固定的,而是360°不断地变换,这使教师能够面向全体的学生,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创造的情况,并给予指导。这也较好地解决了班级学生太多而不能完全照顾每一位同学的现状,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三)培养合作能力
合作是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鼓圈活动”作为一种集体活动的形式,在打击相同节奏的同时形成稳定的节拍,这就要求学生间,以及学生与作为指挥者的教师间的合作。同时,分组教学也是“鼓圈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各组打击同一个节奏型,也可以同时打击不同的节奏型,这同样需要学生有小组内部的合作以及小组间的合作,并与作为指挥者的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音乐创造教学中,一些较复杂的编创活动,就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如给乐曲编配伴奏音型时,每个小组负责一样乐器的节奏型编创,然后再进行集体合奏,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了成就感而乐于参与。
二、设计原则
(一)乐器设计——比例合理
乐器也是“鼓圈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初“鼓圈活动”所用的乐器只有非洲鼓,随着“鼓圈活动”在世界各地的流传与发展,为了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逐渐加入其他种类的打击乐器,甚至只要是能够敲击出声音的物品皆可。由于不同乐器的大小、材质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音色与声音效果。为了产生和谐的声音效果,“鼓圈活动”要注意乐器比例的设计。“鼓圈活动”所用到的打击乐器一般分为:鼓类(手鼓、槌击鼓等)、木质类(双响筒、蛙鸣器等)、散响类(沙锤、串铃等)、铃类(三角铁、牛铃等)。通常情况下,鼓类乐器占合奏乐器的50%,木质类乐器占20%,散响类乐器占17%,铃类乐器占13%。在小学音乐创造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乐器选择上应以小型打击乐器为主。
(二)节奏设计——互补原则
节奏也是“鼓圈活动”设计的核心,节奏设计直接关系到“鼓圈活动”实施的效果。我们知道,“鼓圈活动”常用的方式是分组合作,每个小组打击不同的节奏型的情况较多,如果想得到很好的合作效果,节奏互补是关键,即节奏型的疏密要互补,重音出现的位置要互补。
例如:
这样会产生和声的效果,声音也更有层次,使学生乐于参与合作。
在小学音乐创造教学中,节奏编创、乐器合奏、声势编创等需要学生合作来完成的创造环节,都可以借鉴“鼓圈活动”中节奏的设计原则。
(三)内容设计——先易后难
“鼓圈活动”的内容设计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例如,四分音符的节奏型较规整,且与人走步的速度相似,因此由“”开始,很容易进入。在形成稳定的节拍后,不断变换节奏型,使节奏越来越密集,速度变快,增加难度,再逐渐加入其他的音乐元素。如果刚开始节奏型就很难、速度很快,音乐元素多,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①较远,则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
(一)探索的方法
“鼓圈活动”的探索包括击打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如拍打脸、头、手、肩膀、胸、肚子、腿、臀、脚,捻指等),用不同力度拍打;对嗓音——如吟唱、说辞、生活和自然界中各种声音的模仿;对乐器——如打击乐器等音色的探索等。一般把对身体与嗓音的探索叫做身体打击乐,亦叫做声势。通过探索的方法,去发现自己身体和乐器中未知的声响世界。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以及创造的愿望(在小学音乐创造教学中,一般都是由探索开始)。
(二)模仿的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