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德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设幸福德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doc

建设幸福德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容载体,是学校实现德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五一小学提出“幸福德育”的建设思路,将帮助学生获得幸福感,提升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围绕这一思路,学校创造性地革新德育课程载体,开发符合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课程,努力实现课程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   一、对幸福德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为了实现学校德育的系统性、有序化,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我们以“培养身心健康、品行优良的五一幸福少年”为目标,借鉴学科教育课程化的某些优势,把理论化的德育规范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把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学校德育经验有机结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诸方面力量,不断创设开放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德育文化环境,以此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   具有什么素质的人,更有能力获得幸福呢?学校系统分析了提升学生幸福能力的要素,确立了九大幸福元素——“自理、爱心、礼貌、责任、合作、自律、感恩、友善、自强”。同时,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学校开发出“五一小学幸福导航手册”,对九大幸福素养目标进行层次化、操作化处理。例如,在一、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心、礼貌、自理。这些细致微小、易于操作的指标,将我们的德育目标变得切实可行,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抓手”。   于是,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地方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建设的综合背景下,我们尝试构建了“幸福德育课程系统”,将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三类:基础类课程主要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语文、数学等国家课程;拓展性课程是指学校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拓展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包括国学养正课程;实践性课程主要指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自主开发的另一类校本课程,包括节庆课程、仪式课程、基地课程和主题课程等。   二、幸福德育课程的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以更好地实现国家课程目标为指向,结合各学科特点和教师实际,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开发校本课程,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一)把基础性课程做“实”   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生活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专门的道德课程,是德育的主载体,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做实。我们在对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进行专门研究时发现,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还有些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我们基于国家课程目标和学校德育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开发了“国学养正”校本课程。   与此同时,教师尝试改进教学方式,推出“体验式”“情境式”“讨论式”等教学模式,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如在教《合作的乐趣》这一课时,教师在学生成功完成学校平面图的制作后,说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及其范围,接着询问学生回家的道路,然后按照四个方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调查学校不同方向都有哪些建筑物等。在调查活动中,记录员、采访员、汇报员、安全监督员、召集人,分工明确,保证了学生对方位以及道路、建筑等公共设施的重点记录和设施间的准确连接。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调查所得尝试画草图。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解决问题。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该根据本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找准德育渗透点。学科教学中,我们提出要培养学生五种幸福素养目标要求:语文、英语等学科除利用教材中的显性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育学科关注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长,包括体育游戏中的表现,促进学生身心素养发展;音乐和美术学科要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数学、科学等学科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信息、劳技等学科要渗透对学生实践素养的培养。   (二)把拓展性课程做“精”   传承民族文化精髓,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着力开发“国学养正”德育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这门课以国学为载体,重在“养正”,教学内容以国学经典为主,辅以趣味小故事,一年级的《弟子规》、二年级的《三字经》、三年级的《增广贤文》等,让学生在品味经典的同时传承民族传统美德。每一课后都设计了评价表,设计了课堂学习的内容评价(师评)、体验评价(同学评)以及家庭评价。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知文意、听故事、明道理、敢实践等环节。如“明道理”,主要是通过“说一说”“做一做”“唱一唱”“议一议”“演一演”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把孝敬父母、勤俭节约、谦恭礼让等良好素养体现在了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三)把实践类课程做“活”   仅仅局限在课堂中的德育是远远不够的,五一小学为此创建了德育社会化的新模式,设计开发了“实践性”德育课程,努力使德育课程向“课程化、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