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提问的度 提高语文教学实效.docVIP

把握课堂提问的度 提高语文教学实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把握课堂提问的度 提高语文教学实效.doc

把握课堂提问的度 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提问的度,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其自觉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从中获取知识、经验。也正是因为这样,课堂提问技巧的优化越来越为我们所重视。可以说,课堂提问设计得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情绪融入到课堂中来,同时也会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自觉地设疑、思考、探究,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握课堂提问的适度   如何正确地掌握课堂提问的“难易适中”呢?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地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高屋建瓴,统筹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所以对一些较难较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处理。   例如,鲁迅先生的《风筝》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散文,文中写到温馨的手足情,玩具对儿童的重要启蒙作用等内容,学生都不难理解,而文中蕴含的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麻木状况的思考,却是学生难以把握和理解的。处理教材时,笔者先从浅处提出问题:“我们看见风筝时都会感到高兴、快乐,但作者从小就不喜欢风筝,在他成人后看见风筝,内心涌起的情感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读书,略做思考,便得出结论:“我们是高兴、快乐,他却是惊异、悲哀。”老师接着问:“他为什么惊异、悲哀呢?”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梳理作者“悲哀”的原因,由浅入深一步步追问,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故乡放风筝的时节,我却干着‘虐杀’兄弟精神的事,在那个封建教育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精神‘虐杀’者到处都有。被‘虐杀’的绝不仅仅是小弟一人的精神,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连续提问,意在化难为易。   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问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作降低难度的处理。使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例如,《变色龙》一文,笔者采取分层设问的方式,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时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等;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笔者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容易解决了。   二、选准课堂提问的角度   课堂提问应该着眼于知识的不同角度,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力求采用新颖的问法,从合适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新颖性、启发性和灵活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选准角度的提问,引起学生的疑问,以达到“投石激浪”的效果。比如教学“孔乙己”时,笔者问学生“孔乙己叫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孔乙己。”又问道:“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吗?”学生稍一沉吟回答道:“是绰号。”于是笔者再追问一句:“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学生对这个“反常” 现象沉思起来。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下开始讲述课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选准角度还可以抓住关键词发问。为了避免问题的空泛和学生思考问题的笼统、粗略,把学生的思维触觉引到字里行间,对文章的言语作深入细致地品味、分析。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笔者着重从关键处设问:   (1)从“人数”入手问,逐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既落实了“且”、“叟”、“龀”、“遗男”、“荷担者三夫”、“遂率”,以及“遂率”句的主语省略等知识,又为后文分析理清了头绪。   (2)从人到事,“这件事做起来难吗?”把学生引导到“移山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显示出人们的精神面貌”这个方面。   三、增添课堂提问的梯度   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学生掌握同一知识点的速度有快有慢,效果有好有差。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注意各问题间的衔接和过渡,尽量做到既要避免梯度过大,又要避免问题过于琐碎;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得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例如,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理解欲扬先抑手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课后习题中也涉及到:作者先写“讨厌”“憎恶”阿长,但在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笔者给学生架设了这几个阶梯:   (1)作者为什么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