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时机、丰富方式才能妙“疑”生花!.docVIP

抓住时机、丰富方式才能妙“疑”生花!.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抓住时机、丰富方式才能妙“疑”生花!.doc

抓住时机、丰富方式才能妙“疑”生花!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其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疑是思维的开始,有疑,就会积极思维,努力探求;解疑,就能有所发现,发展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把握好“设疑”的时机,丰富方式,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多边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可启迪学生思维,反馈学生信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抓住“设疑”的几个时机   1、导入新课之时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导入新课时 “设疑”,能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预言而不能”的状态,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的教学活动中,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确定位置》一课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还记得吗?2006年10月12日9时39分,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6号成功发射,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通过这样设疑导入,学生对《确定位置》一课就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从而迫不及待地想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2、教学重、难点之时   教学的重、难点是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恰当处理的。在此时巧妙“设疑”,能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知识与技能得以落实,思维和能力得以发展,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如教学六年级的“确定位置”时,当学生发现灯塔1和灯塔A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时,教师提问:“它们在同一位置吗?”生很明显知道,又顺势设疑:“它们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却不在同一位置,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区分它们的不同位置呢?”这样一来,学生很明确的把握了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内容,并且在冲突中激活以前的知识,很顺利地想到要利用北偏东的角度来区分两个灯塔的位置。在这样的设疑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很高,学习的效率自然很好。   3、出现错误之时   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解答习题时出现的错误,很多时候是具有共性的。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中的普遍性错误暴露出来,分类设疑引发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强化对这种错误的认识和分析,达到知其错,防其错的目的。   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易错题:25×4÷25×4=?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25×4÷25×4=100÷100=1。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两个乘法算式“25×4”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而只有极个别学生的计算步骤是:25×4÷25×4=4×4=16。出现这两种情况,教师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教师再进行讲解,教学效果很好。正是有了对比,学生能容易理解,并加深了对这类题型的印象,由此以后的习题练习和考试中,就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出错了。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易错题,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4、新课结束之时   在数学课接近尾声的时候“设疑”,就是针对下一节课的部分内容,提出疑问。抓住小学生追求“新、奇、特”的好奇心理,制造悬念,把课上的思维活动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在课堂外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寻觅、去探索,能大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例如,在“毫米、分米的认识”下课前,教师可提问:“如果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江阴到北京的路程有多远,你觉得怎么样?”学生答:“不好量,太长了。”此时,教师设置悬念:“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下一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这样,在揭示矛盾的同时制造悬念,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探求下一节课新知的欲望,有利于学生保持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之中,为接纳新知识打下基础。   二、丰富“设疑”的方式   1、比较式   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设疑,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设疑方式。   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出示:24×3=,24×10=,启发学生思考,再出示例题:每盒彩色笔24枝,13盒共有多少枝?让学生讨论解答。学生把13盒分成了10盒和3盒,分别算出枝数,再算出一共的枝数。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看书比较,并设问:书上的竖式与自己的算法有什么异同?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用哪种方法计算好?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书写的格式怎样?这样的比较设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并在自学中弄清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品尝到自学成功的喜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观察式   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精神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