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现高中物理课程目标过程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docVIP

浅谈实现高中物理课程目标过程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实现高中物理课程目标过程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浅谈实现高中物理课程目标过程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和锻炼的关键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课程目标”的要求,而发散思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诠释了物理发散思维的内涵,提出了培养高中生物理发散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发散思维 培养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研制目的是培养出适合21世纪社会发展所需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而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锻炼的关键期,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实现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核心内容。相关研究表明,发散思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它又称为求异思维或辐射型思维,它决定个体创造潜能的大小。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物理发散思维的内涵释义   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沿着不同方向思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所给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横向拓展思路,纵向探索研究,逆向反复比较,从而找出多种合乎条件的可能答案、结论或假说的展开性思维形式。[1]发散思维的基本特性是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精致性,就此分别做如下解释:   1.发散思维的流畅性   指发散思维用于某一方向时,能够举一反三,迅速沿着这一方向发散出去,形成同一方向的丰富内容。例如,爱迪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先后用1600多种矿物和金属材料做灯丝并进行了无数次实验,终于研制出了一只炭化竹丝灯泡。   2.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指发散思维能从思维的某一方向跳到其他各个方向上,使其有更多的方向可供考虑和选择。例如,开普勒以第谷积累的大量天文资料为基础,对行星运行轨道研究沿用传统圆形轨道,则研究结论与观测资料不相符,于是他大胆放弃圆形轨道,从另一个新的角度,即行星运动椭圆轨道角度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与观测资料符合得很好,最终导致行星运动三个定律的发现。   3.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指通过发散思维能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例如,德布罗意运用发散思维的独特性把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理论推广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一独特性假说最终为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   4.发散思维的精致性   指通过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考虑,不仅要考虑问题的全体,还要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例如,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的提出,既考虑了力、热、电磁各种运动形式的综合情况,又考虑了能量转换与守恒的各种条件及定律本身在不同运动形式中的具体表现。   二、高中生物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散思维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基本方向,现据此结合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培养策略。   1.努力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思维环境对于学生能否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具有巨大影响。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需着眼于以下两点。   一是努力增强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愿意思考、主动思考之时,才能形成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运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资料、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使学生产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内在动力。   二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这也就是说要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和畏惧心理,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平等关系。这将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种思维策略、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的相互碰撞、相互激励与相互借鉴,从而为物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要形成这种局面,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发挥好情感教育功能,对学生充满信心、期待与宽容。教师的这种教学行为将会促使“罗森塔尔”效应的形成,这种效应告诉我们,当教师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心理、智力、知识、能力、行为状况或变化有着某些预先设定时,教师的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会反映在其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创造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对学生的思维及其他学习行为产生影响。[2]   2.通过研究、探讨原始问题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   原始问题是指直接来源于生活与实践,未经过教师的简化与加工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3]学生通过对原始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并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个人想象,可以提炼出不同的分析、解释或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使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得到具体的运用和训练。例如,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根据现场留下的一系列痕迹,可以推算出事故发生的过程吗?需要测量和分析哪些数据?正因为是原始问题,并有许多次要因素的干扰,学生必须考虑排除一些次要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