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问”.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问”.doc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问”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题是引起思考的动因,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的最积极因素。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达成知识建构。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课堂上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使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是衡量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定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问技巧   教学中的“提问”也要讲究艺术,要让提出的问题学生听了想回答、乐回答、争回答,更想知道老师的“标准答案”;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使教师轻松传授,学生快乐学习。而实际教学中,要使每一个问题都“高效”,也并非易事。首先教师要细心备课,了解课文的内涵和教学目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理解能力、生活环境、民族风俗等,结合课文宗旨和教学要求进行问题设计,使问题与课文、生活能有机结合,达到更好教育效果。下面就自己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对以上话题进行探索和总结,浅谈几点看法:   1 研读课文优化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设计得过细,过浅,多数是为了“提问”而提问,问题设计没有教学效果,更没有教育意义,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张口就能回答。或者问得过于笼统、模糊,学生的思维又无法聚扰,缺乏语言组织,不知从何说起,不知如何表述,导致课堂缺乏质量和活力。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优化提问也有这样的要求。所谓优化,我认为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思考、动口回答,善于激发学生的表述能力,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提问,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如《顶碗少年》,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描写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了下来了,他控制一下情绪,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碗终于稳住了,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此景,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备课时,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2、表现了少年怎样的精神。而在上课时,我发现如果按照原来的设计,第二个问题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没有将学生引入现实生活,达不到良好教学目的,所以将第2个问题改为:学了这一课,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问题一出,学生个个争先恐后,抢着回答,答案丰富多彩但紧扣主题。在此列举几个学生当时的答案:   生1:“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谁没有失败呢?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遭遇了就要有勇气去面对,敢于挑战失败,才能获更大的成功;   生2: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要自信面对;   生3: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失败后要努力站起来;   生4:只有尝试过失败的滋味,才能懂得成功的宝贵,学会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这样的改动既体现文章重点,扣住文章主题,又让学生乐于回答,自然比前者优化多了。   2 问题排列要有逻辑   课堂上一系列的问题决不能胡乱堆积,必须是精心安排,层层推进,有机联系,有机组合。由整体到局部,从学习到生活,由浅入深,瞻前顾后,相互照应、相互推进或相互引发等等。提出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研读课文、自主钻研、层层深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计划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曾经听一位老师上一年级《自己去吧》一文,课文是这样的:小鸭子要去游泳,他对妈妈说:“妈妈,您带我去吧!”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吧。”小鸭子学会了游泳。小鹰要到山那边看看,他对妈妈说:“妈妈,您带我去吧!”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吧。”小鹰学会了飞翔。   这节课老师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鸭妈妈为什么说“溪水水深”,鹰妈妈为什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   3、鸭妈妈和鹰妈妈为什么都说“自己去吧”。   4、小鸭和小鹰是怎么说的;鸭妈妈和鹰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   5、最近这段时间,你学会了做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在听课过程中,我认为这位老师设计的问题不能指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课文。第2、3、4问毫无逻辑顺序,第2、3问鸭妈妈和鹰妈妈都已经说话了,第4问才问小鸭和鸭妈妈、小鹰和鹰妈妈的对话,顺序颠倒,学生思维混乱,找不到学习的方法。如果将问题顺序的1、2、3、4、5改成1、4、3、2、5,这样设计教学思路更清晰。首先,学生能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前提;其次学习小鸭和鸭妈妈、小鹰和鹰妈妈的对话;然后才有鸭妈妈“溪水不深”、鹰妈妈“山那边风景很美”的鼓励的话;最后在理解两位妈妈为什么都说相同的话“自己去吧”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到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