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情境问题的设计和使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情境问题的设计和使用.doc

科学情境问题的设计和使用   【摘 要】设计情境问题时应掌握故事性、体验性、整合性等特点。使用情境时应关注课堂情境的生成、把握情境展示的时机、及时评价和激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科学 情境 设计 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3-0123-02   情境是指隐含科学知识的背景素材,它可以是生活中的具体场景、一个画面、一项任务,也可以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在课内外进行的小实验、科学探究活动等。设计好的情境问题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情境问题并不是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这一结论,也不是简单地提出“为什么”这一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主动发现问题(知识),自主提出相关的科学问题,并对问题作出猜想或合理假设,再通过师生互动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设计情境问题时应把独立的知识点隐含其中,让知识回归到学生熟悉的场景中去展示。这些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促使学生产生质疑的冲动。   设计情境的第一要素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脱离了学生认知的情境是无效的。   一 故事性是情境问题与一般问题不同的表象   情境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通过白描的方法告诉学生一个事实,如一项实验是如何做的,出现了什么结果,或生产生活中出现过哪些日常现象,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中,隐含着许多与科学相关的问题,在习以为常中有着许多“反常”。这些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增加学生质疑的动力。   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教师用叙事的方式讲述了有关大气压的一些现象,让学生从带有故事性的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早晨,小张吃完早餐,将塑料餐盒用热水洗过后密封盖好,便去上学了。放学后,他顺手将书袋挂在墙上的吸盘挂钩上,“咦!本来好好的吸盘挂钩今天怎么掉下来了?”小张捡起书袋放在桌上,见到早晨洗过的餐盒也变瘪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张将餐盒打开检查了一遍没发现问题,重新盖上时,发现又恢复如初了;他又找来那个掉下的吸盘挂钩,看到上面沾了许多污物,擦干净后再吸在墙上,发现又可以挂东西了。对此,小张感到很疑惑,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吗?   又如,在复习凸透镜知识时,创设如下情境:一个游客将喝剩的半瓶矿泉水遗弃在山林中,结果引起了一场森林大火;一位野外考察队员在没有火种的冰天雪地里,利用光学知识,取到了火种。你认为这两个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呢?   在这些故事中,隐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学生讨论这些情境的过程,既是知识结构的自我完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   二 体验性是设计情境问题应努力追求的目标   体验可以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感受知识的产生,给人以深刻印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些情境问题可以设计成一项课外活动任务,也可以是课堂中的探究实验。通过这些体验活动,学生能切实感受到科学道理,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   例如,在初一学习“耳的结构和功能”这一内容时,教师出示耳结构图,介绍各个结构名称和功能后,进行小结提问:“耳有哪些结构?各个结构有何功能?”这样,学生只能按照课本重复,课后死记硬背这些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创设下列情境用于巩固知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1)让学生分组合作,在课堂上先用纸喇叭互听声音,再去掉纸喇叭听声音;并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兔子有长长的耳廓,且能转动方向,听觉非常灵敏的原因。(2)用手指堵塞耳道听声音,谈谈感觉并解释原因。(3)按住鼻子,做一次吞咽动作,谈谈耳朵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又如,笔者听一节关于大气压的课时,教师让学生设计实验,感受大气压的大小:你能测出此时教室内大气压有多大吗?   提供器材:吸盘、弹簧秤、刻度尺。   要求:利用手边仪器粗略测出大气压强的大小,并分析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合作,将吸盘吸在光滑的桌面上,用弹簧秤测出吸盘刚被拉开时的力,用刻度尺测量并算出吸盘面积,再运用公式P=F/S算出大气压强。在讨论产生误差原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吸盘面积大小可能影响测量结果,被大家否定;更多的学生提出拉力的方向、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吸盘中空气有否排尽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测量结果,课堂在小组之间的质疑、讨论声中得出了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系列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就是课堂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知识梳理和应用的过程,也让学生变个体学习为团队学习,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这种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的方法,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和亲身实践印证科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的正确方法,是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