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VIP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传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问题为导向,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忽视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教育效果欠佳。积极心理学从研究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入手,通过不断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用积极心理学指导当今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将为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Positive psychology perspectiv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ang Li   【Abstract】Tradition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with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s the guidance, focusing on students negative psychological level, ignor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ositive quality education effect is poor. Positive psychology from the positive factors of human itself, through constantly inspire internal positive force and excellent quality, to help people to discover their maximum potential. To guide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ith positive psychology, will inject new vigor and vitality.   【Key words】Positive psycholog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1. 引言   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性最强。因此,在该群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传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问题为导向,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忽视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教育效果欠佳(陆小峰,2012)。积极心理学以性善论为逻辑起点,以发展为导向,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和力量,挖掘人类的潜能,以促进个体更好地生活与发展(宋玉冰张海燕,2011)。这种崭新的心理学思潮必将为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方向。   2. 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研究取向,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股心理学思潮[1]。“积极心理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54年Maslow的著作《动机与人格》中。而“积极心理学”思想的首次定位是在1997年,完成这项伟大使命的心理学家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Seligman博士。2000年,Seligman及其同事Csikszentmihalyi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2002年,Snyder和Lopez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的出版正式宣告积极心理学形成。   积极心理学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吸取了人本主义、后现代建构主义的精华,确立了自身的三大研究领域:一是积极的主观体验研究,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构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二是积极的人格特质研究,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智慧和灵性等;三是积极的组织系统研究,包括研究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以培养公民的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有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   3.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极其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这是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需要。正如Seligman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