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体验 方法指导 建立观念.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突出体验 方法指导 建立观念.doc

突出体验 方法指导 建立观念   “克与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知识,也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   “克与千克”在教材中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却不少,反映出学生对物体质量概念的模糊。“克与千克”的知识真有这么难学吗?经过分析,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质量单位和之前学生学过的长度单位不同,比较抽象,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通过体验感知,而且不同物体的外形、材质等因素都会影响物体的质量,这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较难把握。(2)生活中有关轻重的问题确实广泛存在,但现在的学生了解的并不多,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而且,“克与千克”虽是国际质量单位,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买菜、买水果时)习惯用斤、两作单位,连孩子的体重都习惯说“多少斤”,因此“克与千克”对学生而言显得更为生疏了。(3)物体的质量要靠秤来准确获得,不同的物体、质量范围要用不同的秤。“克与千克”一课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认识这些秤并能读取简单的秤上的数值。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学中往往无法让学生亲自用一用这些秤,无法通过实践操作加强感知,有时甚至只能看看图片,听老师介绍。(4)大多数物体的重量不可能通过秤直接获取,而是要通过类比、分析等不同的思考方法去获得,这些思维方法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比较难。   我翻阅了不少资料,发现“克与千克”这一课的教学案例还是比较多的,但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甚少有分析和思考。而且,我认为要学好“克与千克”这个知识点,关键不仅在课内,更在课外。为了更好地教学此课,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如下:   ■   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或是课外实践活动中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质量观念,突破教学难点呢?我做了初步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操作中体验,逐步建立观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尤其是“克与千克”的知识,“听过了,忘记了;看过了,记住了;动手经历了,才真的理解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自操作,既能激活思维,加强感知,又引导他们建立了质量观念。   1.掂——丰富体验   质量大小要通过体验来感知,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师要多让学生掂物体,如掂一掂硬币、大豆、乒乓球、图钉或其他能表示1克有多重的实物,从中感知1克有多重,建立1克的观念。同时,教师提问:“1克有这么重,那么2克呢?3克、10克呢?”通过硬币的不断累加,让学生充分感受“几克”的质量,使学生在反复的掂一掂中增加对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形成克的初步质量观念。   课堂上,也要准备各种标有重量的物品,如100克的糖果、150克的方便面、250的牛奶、500克的盐等,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掂的物品到底有多重。教师在学生掂的时候要注重他们的内心感受,不是敷衍了事、走过场,而是引导他们感受、比较,也可以利用“人体天平”,两手各掂一样物品进行比较。   2.称——确信体验   课堂上尽管条件有限,但教师至少要准备两种秤,分别称比较轻的物体和比较重的物体。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只有让学生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教师若是单纯地告诉学生物体的重量,不足以加深印象,只有让学生自己亲自称一称,让他们知道这些重量是实实在在称出来的,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样才能使他们学得真实,印象深刻。   3.估——发展体验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当然,“估”是有方法的,应根据不同的物品选择不同的参照单位来估计,而不是胡乱猜测。通过“估——称——再估——再称”的过程,使学生逐渐获得经验,当学生估得比较接近正确数时便会欢呼雀跃,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课外活动中延伸,逐步积累经验   学习“克与千克”内容,只在课堂上下工夫未免具有局限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去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活中关于物体有多重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是学生平时没有予以关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课外活动的要求,使活动有目的,让学生有收获。   1.有计划地到超市记录商品的质量   以往我们都会让学生去超市收集商品的质量,如果能有计划地去实施,并做好记录,效果会更好。教师可先让学生想想哪些商品的质量会比较轻,可以用“克”作单位,然后比较质量较重的商品,想想哪些商品可以用“千克”作单位。这样使学生头脑中比较清晰地建构起轻、重的概念,知道什么样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什么样的物品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如一学生的调查记录:   ■   如果是混乱的记录方式,对学生关于轻重的感知和理解帮助不大。经过排序,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