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形式关注策略例谈.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言语形式关注策略例谈.doc

言语形式关注策略例谈   【摘要】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文本言语形式的关注策略有以下几点:关注意蕴丰富的字词,关注文本的句型句式,关注语句的语序变化,关注标点符号的运用。通过这些策略,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内容,揭开作者藏在形式深处的秘密。   【关键词】言语形式关注策略内容秘密   王荣生教授举过一个例子:   有这样一个便条:“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我把它吃了。”这是生活中很普通的一个事情,谁也不会过多的去关注里面的意思;现在把这个便条稍微加以变形:亲爱的   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   我   把它吃了   便条变成了诗歌。现在我们怎么来读呢?很显然,不可能把它当做便条来读,而要依据其诗行的排列方式,当作诗歌来读了,也就是说,言语形式发生改变了,我们读它时,就有了诸多想象。   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一定的言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一定的言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言语内容,即“说什么”自然生成于“怎么说”中。语文课改只有顺着“言语形式”这条路,才真正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那么文本言语形式的关注策略究竟有哪些呢?我根据平时观摩学习听课,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策略:   一、关注意蕴丰富的字词。   朱自清的散文《春》文笔优美,情韵生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下面是重庆市代保民老师的教学片段:   师(在黑板上板书“了”字):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   (生有的说读le,有的说读liao)   师:有没有同学统计过,《春》这一课中,一共用了多少个“了”?   (生摇头,并迅速在书上开始勾画)   师:总共有多少个?   生(齐):12个。   师:该念什么音?   生(齐):le   师:请同学们把带有“了”字的句子勾画出来,看看共有多少句?   生(齐):9句。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9个带“了”的句子,看看这个了字有什么特别的味道没有?   师:请齐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生齐读。)   师:对“了”字有感觉没有?   (生脸上茫然。)   师:我们再齐读这一句,但必须把“了”字删掉。   (生齐读。)   师:这次感觉怎样?   生1:读起来拗口,总感觉读的是半个句子。   生2:感觉不到作者的感情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师:有这样的感觉非常不错。我们再读一次,这次把“了”字加上去读,并把了音稍微读长一点。   (生齐读。)   师:什么感觉?   生3:有一种无比喜悦兴奋的心情。   生4:好像是作者在欢呼春天的到来。   师:了不起的发现。看来这个“了”字不简单呀!按照刚才的方法,请同学们自己读后面的8句,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带领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了”字的价值,并引发了学生对该文的浓厚兴趣,以至于他们主动去朗读文中带“了”字的句子,品味句子的情感。   二、关注文本中的句型句式   我们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会注意到文中有这样三组对话:   1、(邹忌)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邹忌)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3、(邹忌)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问三答,意思一样,但仔细比较,我们会发现语言发生了变化:邹忌说话时,第1句用了“我”字,显得口语化,显示邹忌与妻的关系较亲密;第2、3句都用“吾”字,显得书面化,表明邹忌在妾与客面前讲话总是端着架子;三答时,句式有变化,分别为反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第1句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说明在妻子眼里,丈夫是最美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嘛;第2句,说明妾是随口说说的,可以看出妾在家里的地位低;第3句,说明客明知邹忌不如徐公美,但自己有求于邹忌,不得已才说出“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这样违心的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充分感受到《战国策》行文错落有致,富有变化,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三、关注语句的语序变化   语序是汉语言造句的一种主要的语法手段,不同的语序,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可能就大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我们在教学朱自清散文《春》时,有几个句子的语序也值得关注,如:   原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改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通过比读,我们知道原句强调“嫩嫩的,绿绿的”,强调的是是春天刚刚来临时小草质地的“嫩”和颜色的“绿”;   原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改句:“春天像花枝招展的笑着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