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谈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

例谈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古诗教学 审美教育 画面美 音乐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A-0076-02   古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清新、情趣盎然的语言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古诗的审美教育,需要引领学生去充分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古诗教学应紧扣古诗“亦画、亦曲”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多形式、多渠道地提升学生审美素质,发展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画面再现,让学生感受美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古诗中常常寥寥数字,就勾勒出一幅幅色彩明丽的画卷。教师不仅是单纯地展示图片,而是要让文字和画面沟通,让想象与感受契合,使学生透过精美的文字,张开想象的翅膀,去再现其中的画面,获得悠悠不尽的美的享受。   1用生动的语言去激发   学生脑海中的画面,首先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去激发。教师的语言越生动,学生在脑海中浮现的形象就越鲜明。诗和画之间的桥梁是文字,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这一媒介,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画面的感受。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望庐山瀑布》一课时,在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与视频前,笔者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观赏之情:   杨振宁爷爷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从美国回国到了许多地方讲学,途中经过庐山,当他看到庐山瀑布时,不由吟起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古诗并感叹着说:“六七十年了,今天我才明白什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才终于明白了李白真的是诗仙。”   孩子们,为什么杨振宁爷爷终于明白了李白真的是诗仙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体会一下杨振宁爷爷的心情吧。   2用具体的经验去唤醒   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诗文中描绘的情境连接起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填补诗文中的画面空白,让静止的图画在学生的脑海中“动”起来,并且将记忆中的情感代入到画面之中,使得诗文的画面之美跃然纸上。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小儿垂钓》一课,诗中描绘了一位认真专心且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在引导学生理解“蓬头”和“侧坐”的意思后,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忆一忆   你和你的小伙伴最喜欢玩什么课外游戏?说一说小伙伴当时的神情。   (2)想一想   如果这时有人打扰到了你们,你们会说什么?会做什么?   (3)演一演   诗中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在表演中通过什么来表现的?   (4)议一议   钓鱼的小孩为什么这么远招手?他招手的含义是什么?   3用多样的感官去体验   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中的意境,引导学生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方位地体验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景物。   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其中“红”“绿”“白”“清”等词能引起视觉上的美感,“歌”有听觉感受,“浮”“拨”等动词有触觉感受。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寻找诗中刺激感官体验的关键词语,学生就能在这些词语中感受到诗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美感。   4用灵活的互动去填补   生动的画面不仅仅是教师预设出来的,更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的。教师搭设一个框架,引导学生挖掘诗中意境,不断地去填补完善,使得画面逐渐鲜活灵动起来。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绝句》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1)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试着说一说,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   (2)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   (3)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通过三种方式的互相补充,让学生对诗中描绘景象的细节愈加明晰,比如:   师:如果我们给这幅画添上颜色,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   生:柳树可以添上绿色。   师:什么样的绿?   生:翠绿。黄鹤可以加上黄色。   师:好,这样的色彩才够明快。再看诗句,还有没有?   生: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黄色的。   生:房子是……   这样的设计,学生在灵活地交流、互动中感受诗的魅力,体会诗的意境。   二、音乐渲染,让学生想象美   诗与乐有着不解之缘。古诗中的意境,经过恰如其分的音乐渲染,既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又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触动,触摸诗中的美感,从而心为之驰、神为之往。   1发掘诗文的音乐美   古诗本身就具有语言的音乐美,诗是用于吟唱的歌,故称诗歌。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使得古诗在诵读中就可以让学生产生铿锵和谐的节奏美,悦耳顺畅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