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众文化的附魅.doc
大众文化的附魅 摘要:重在世俗享乐和感官快慰的大众文化,并不排斥精神愉悦和人文精神,大众文化的世俗品性可以因人文精神的介入而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变,大众在世俗的狂欢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提升是可能的。 关键词:大众文化;审美;提升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123-02 自196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大众文化研究蔚成风气,至今成为一门显学。大众文化的世俗品性和愉悦、享乐价值值得肯定,但是此种价值却不值得过度张扬,反倒是对此种价值进行扬弃,提倡人文精神的介入,才是应有的路径。当代的大众文化现实,诚如法兰克福学派所示,世俗享乐和感官愉悦大行其道,具有深度和厚度的人文精神式微凋零,所以,如何让大众文化具有除却感性愉悦、感官享乐之外的精神魅力,让大众文化附着上类似于传统经典文化那样的提纯精神和心灵的魅力,就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绕不开的话题。 一 从主体角度看,大众文化中作为文化产品消费的大众――即潜在的审美主体,一旦与大众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新一轮的审美关系就会建立起来。从传播学角度看,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以期重新发现审美主体。利维斯主义认为大众文化不会放纵民主,它的盛行会导致一种混乱无序的社会状态,因此要通过媒介教育揭露大众文化的粗制滥造和虚伪煽情,使人们自觉地抵制,免受媒介内容的污染。通过对大众文化及其传媒的批判,受众就能够摈弃它的意识形态导向,从而为自己的心灵留下一片可资充分自由选择利用的空白地。稍后英国文化研究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全部的生活方式”,是良莠不齐的混合体,通过媒介教育学习一定的技巧,可以使受众充分辨出文化内容的优劣,从而做出一定的选择,摈弃那些低俗的、没有价值的文化产品,尽量靠近有理性纵深和美学内涵的文化产品。这样以来,受众就具有了一定的主动性,他们可以以个体的身份介入文化产品的审美挖掘。 当符号学兴起以后,我们还可以从符号学角度来观照大众文化中审美主体的重构。大众文化藉媒介而传播,而媒介的本质可以界定为符号,大众文化就成了符号的产品,作为一种符号的建构,它具有多重所指功能,已不同于事物本身。媒介就利用符号所指与事物本身之间的间隙来使受众接受某种意识形态导向。通过教育,大众文化的符号本质一旦被揭露,受众就可以对其表征进行符号分析和批判,从而分辨出什么样的文化产品具有美学价值。这样,受众就不仅有选择对象的自由,而且具备了给文化产品做审美分析的更高自由。总之,不管大众文化产品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美学价值,都可以通过文化教育提高受众的文化认知能力加以鉴别。这个鉴别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发挥受众的自主性能动性,发现审美主体的过程。 大众文化时代审美主体的完善还可以通过在传播关系重新发现受众、促进大众文化的交流来实现。传统传播理论中,受众是对象化的物化的商品,他们可以成批“出售”以实现大众文化的商业目的。但是这种将传递者与受众者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主客二元对立模式下的前者主宰后者的看法,忽略了受众的判断力和主体性 。传播的英文“communication”中的“co―”就是“相互”主义,意谓传递者与受众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主体不应是主客对立意义上的单一主体,传播关系的中的双方其实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因此要在传播关系中准确地把握受众,就必须转换主体性思维,摈弃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转向“主体间性”,即承认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强调相互交流对话在传播中的意义。既然受众作为存在各种差异的多元主体,并且又有交往、对话和理解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大众文化传播就不再是媒介指向性交流,更不是行使权力、征服大众的机制。相反,它是由多极主体在相互对话中构成的交往关系体系。受众作为传播主体的重新发现,就使得它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审美主体的潜能变为现实。例如,在大众文化的现实中,除了电视谈话节目外,互联网、电台热线等,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受众在大众社会中的主体作用,互动性、个人化、小众化的特征都贴紧了受众的个人自由。所以大众文化传播中信息交流的高度互动,将进一步推动主体审美意识的自觉。 二 当然,主体具有了审美意识并不等于审美关系已经确立,它还需要客体也具备相应的审美质素,大众文化中,潜在的审美客体就是大众文化产品。如果从法兰克福学派的精英文化立场来看,大众文化的堕落性、消极性有目共睹,审美质素的缺乏似乎达到了文化所能容忍的极限。不过,鉴于大众文化的实际,其文化产品的审美质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改善和提高。 精英文化的世俗化是提高大众文化产品审美价值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这种方法是可能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大众文化广布天下的现实情形下,精英文化要进行自救,要有良好的发展,只有大众文化横行天下的时代潮流中,屈尊降格,仿效大众文化的运作机制,进行一定程度的世俗化。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何种文化一旦传媒化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