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理论下的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管理研究.docVIP

委托代理理论下的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管理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委托代理理论下的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管理研究.doc

委托代理理论下的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管理研究 摘 要:在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过程中,高职院校和教师之间是一个标准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学校是委托人,教师是代理人。由于学校与教师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培训出现供需矛盾,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认真研究相关对策:收集教师的培训需求,结合地方的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师资培训计划;建立明确具体的、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师资培训目标;拓宽培训渠道,创新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模式;建立和健全师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 关键词:委托代理;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困境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54-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飞速发展,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但是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大也使得其出现了不同程度师资数量上的缺口,而且在专业结构、知识技能、专业技术职称、年龄层次等方面设置不合理, 师资队伍建设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些严重阻碍了我国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要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师资数量性缺口的问题,很多学校通过招聘新教师和从行业中外聘教师的途径来解决。但是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解决办法,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师队伍习惯于原有普通高等学校的理论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比例极低,不适应高职教学的要求;而新招聘引进的教师也在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不足;外聘教师又具有很大的变动性,而且不便于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队伍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因此要想建立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要求,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深、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必须要通过各种师资培训的途径,使现有和新进的高职教师更快地适应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任务。 二、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在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论,它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 委托代理不仅应用于经济学领域,还广泛存在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只要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的合作性活动,就会构成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关系,一方具有信息的优势,另一方处于信息的相对劣势。二是双方存在契约关系。三是双方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 由于委托人处于信息的劣势,代理人处于信息的优势,处于信息劣势的委托人很难对处于信息优势的代理人的活动进行全程有效的跟踪和监控,而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却会利用手中的信息优势偷懒甚至去谋取私利,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委托代理问题。 三、当前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过程中,高职院校和教师之间是一个标准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学校是委托人,它规定教师所需要完成的培训任务,例如教学、科研工作等,并给予教师一定的培训补助和经费的报销,教师是代理人,接受学校所规定的培训任务后,选择所投入的努力程度。由于学校与教师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培训出现供需矛盾,另外由于努力程度是教师的私有信息,当教师的行为不能被校方完全观察时,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优势,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很多教师是借培训之名到外面进行私人的活动如游玩等,学校很难监督其培训的过程,也无法对培训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供需矛盾突出 培训需求的分析就是分析教师们是否要参加培训,要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方面,很多学校是为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务而安排教师去学习,学校委派教师去参加的培训不一定是教师所需要的。另一方面,教师真正的培训需求不一定能被学校识别,往往为了完成学校的培训任务而“被培训”。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活动中,正是学校和教师的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如何有效地收集教师们的真实的培训需求,而且要把教师的培训需要跟学校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有效地开展师资培训活动的首要任务。 2.培训目标定位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原来是从中专或者中职院校升格而成的,很多教师是从原来的学校转过来的,对高职教育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理解得不透彻,且对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等把握不够, 教师们真实的培训需求与学校的发展方向相背离,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定位和目标出现偏差,只是注重课堂理论的培训,忽视行业实际操作实践经验的锻炼,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3.培训渠道过于单一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都把师资培训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来一个文件就组织一次,没有把师资培训跟学校本身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这也导致了师资培训渠道的单一,不能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