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珠玑”话地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字字珠玑”话地理.doc

“字字珠玑”话地理   作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汉字在担负起信息沟通与传递的任务同时,她的造字原理、结构、含义、发音,以及在科学、美学和哲学上的高超智慧,本身成为了一座巨大的矿藏,供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字源学为基础的汉字文化,隐秘地透露着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心理、民族记忆和价值伦理,它像是一条连接着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的血脉,生生不息地滋养每一代中国人。   于是,从“汉字文化”的角度,建构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正成为许多人的探索之路。地理学科,作为与之关联度最高的切入口,更是近水楼台地得到了许多便利。比如,汉字在形成之初,多以象形和表意为原理(约占70%),几乎可以说一个字就是一幅图;日月、山川、河流、草木、鸟兽等自然事物与人口、城市、农业、手工业、建筑等社会事物都是象形和会意的主体。地理纵跨“自然”与“人文”两大领域,兼备“图文并重”的思维特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基于此,我们看到地理在“学科跨界”背景中的新思路,看到在与汉字的碰撞与润泽中的新启发、新思考。   开启超时空链接   地理,以其知识的“超稳定性”(知识更新慢,远离学生经验)和抽象性(如天体运动和气象气候等),令很多学生或提不起兴趣,或望而生畏。如何将之回归于看得见、摸得着,且学生喜闻乐见、终生受用的轨道上来,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观点看来,教育的本质在于对每个人“经验的改造”,而经验又来自于生活,所以“教育即生活”就成了破解工业时代(或“效率逻辑”)教育教学症结的法宝。这一“经验教育理论”实际上就是把教育还原到具微可感的衣、食、住、行、用的生活体验中去,还原到工、农、商、学、兵的角色扮演中去。从陶行知等先辈的实践来看,这一条在世界范围内颇有影响的理论是可以破解今天的学科困境的。   今天,借助“汉字文化”,“地理”通过对自身的还原和发展,路正越走越宽。比如,“外力作用”是教学的传统重难点,突破口其实可以从《诗经?国风》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洲”字开始:“洲”是“州”的本字,从甲骨文中,“川”本是流水的象形,而其间出现的三点,是指水中的小块陆地。古人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生动的画卷:河水潺潺流淌,泥沙缓缓淤积,日久天长,竟从水底“长”出了新的“州”。这种外力作用,在河流下游或入海口处特别明显,如南京的江心洲,上海的崇明岛等。另外,在中国文化中,秦汉以前的“河”专指黄河,它举世闻名的超高含沙量也印证了“河之州”的前世今生。   显然,如果这样上地理课,孩子是没有理由不喜欢的,甚至可以说,当真正把字的经义讲清楚了,学科的知识授受(“教书”)和学生的立德处世(“育人”)问题也就解决了。汉字的发展,若从甲骨文算起,大致经历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等几个阶段。数量也从开始的四五千发展到目前的十万以上。在这4700多年(炎黄时期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698年)的累积和演进过程中,先人把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研究和描述,全都浓缩在无数的小方格中,也把对生活、经验、学习的感悟,镌刻在方寸之内。透过一个字,我们足以穿梭古今;透过一个字,我们也足以俯瞰天地。   地理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这种通透、“跨界”和“链接”的能力。气象气候关乎“天”,地质地貌关乎“地”,城市人口关乎“人”,工农经济关于“商”,虽说林林总总,但都可以借助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字”作为中心,围绕他们的经验,形成“生活-文化-学习”的共同体。当在学生有观感、有品味、有记忆的生活场景中,将学科与文化对接上,迸发的活力将无可估量。   比如在解释“地理文化”时,可以先从“文化”说起:“文”的甲骨文是一个正文带有纹身的“人”(即“纹”的本字,很多孩子、青年特别喜欢)的形象,表示一个人对自身美的追求和表达;“化”左侧的单人旁实际是个正写的“人”,右边是个倒写的“人”,正反相映,代表生者和逝者,寓意“变化”。(先人观念中,人之死生,是世间最大的变化)可见,在中国人眼里,文化始终是基于“人”的,而且是期望人永远在朝着美的、善的、阳光的、幸福的一面发展。“地理”的“理”本指玉石的“纹理”,引申为“路径、道理”,“地理”即指地球上万事万物因缘际会的法则、道理。那“地理文化”就是在了解和认识地球家园的同时,给人一种永远朝向美的濡染和引领。   全面对接的探索   在地理的知识结构中,大体可分为“自然”、“人文”和“区域”三大板块,为了提升汉字文化-地理教学的融合度,则需要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审视和遴选,找到最有地理教学价值的汉字分别与不同的板块相互对应。笔者的探索,主要是从字源入手,顺带从风水、建筑、中医、军事、民俗、文学等角度切入相关汉字。在查看了左安民先生的《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吴东平先生《汉字文化趣释》、何九盈等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