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样的设计 “同”样的精彩.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异”样的设计 “同”样的精彩.doc

“异”样的设计 “同”样的精彩   《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的代表作,传诵几十年依然魅力不减。质朴而优美的语言,撩动的却是我们灵魂深处最柔软、脆弱的心弦,很容易就勾起游子思乡的情愫。这样的一篇经典文章选入小学语文课本,要把这种醇厚、绵长的情感传递给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孩子们能理解吗?怎么讲?教什么?什么才是合适的教学内容?没想到余光中老先生仅用20分钟一蹴而就的88个字的“随笔”,竟然给我们提了一个难题。   诗中的情感——“愁”,贯穿整个作品,含蓄却又炽烈。人到中年的我们,谁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呢?即使没有对祖国的离别之愁,但与亲人的相思之愁却也感同身受,很容易就会和诗歌产生情感的共鸣。可我们要面对的是只有十岁的孩子,他们能有这样的经历吗?没有情感的共鸣,充其量也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孩子的情感只能游离在作品之外。   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有很多,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情理意趣,即“得意”,此为其一;学习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其字、词、句、章的行文之妙,尝试表达,即“得言”,此为其二。 这两节课都是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设计的。   一、注重朗读 殊途而同归   《乡愁》这首现代诗歌,语言优美,朗朗上口,适合学生朗读。这两个设计中,两位教师都把朗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在设计一中,教师在同学们读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示范,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停顿与节奏,并以课题为范例,利用声音的长短变化,引导学生读出了诗歌应有的韵味。在设计二中,教师在初读诗歌时,也采用了范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本诗那种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节奏,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入诗歌的意境之中。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的。结合诗歌的特点,在课上老师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使学生读出节奏、重音,注意语速、语调……从而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渗入学生的心灵,完成了学生与诗人最初的情感交融。   把诗歌读正确,是诗歌教学的底线。在这点上来说,两位教师的设计都给予了朗读教学高度的重视,而且进行得扎实有效。   二、注重情感 形异而神同   诗言志,诗传情。诗歌传递给我们的是作者强烈的情感,“愁”是诗人要传递给我们的最主要情感。两位老师也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这个关键点,围绕“愁”字展开教学。   1.以“愁”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虽然本次教研的形式讲究“异构”,但是两位教者却抓住了文章的灵魂“乡愁”一词构筑执教理念。愁绪是一种常见的内心感受,余光中先生在诗歌中展示的是萦绕自己一生的乡愁。但是学生的经历、经验都与之有很大的差距。怎样拉近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是体会感情、达成目标的关键。   两位教师在课上都将同学们的关注点引向了“愁”。在设计一中,教师利用了学生们熟悉的几首古诗,在回忆古诗、积累古诗的同时,更让学生关注到了诗句中共同的情感——愁。借此,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了“乡愁”的一般含义,过渡到本文的学习也是水到渠成。这样的设计可谓一举多得:积累了语言,此可谓一得;初步理解诗题,可谓二得;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可算三得。设计二中,教师用富有诗意的排比句,概括了古代名家笔下的“乡愁”,自然引发了同学们对余光中先生《乡愁》的探索热情。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显示出任课教师是一位善于创造诗意境界的“高人”。教师充满魅力的语言,相得益彰的背景,让学生在不自觉中被带入诗的情景之中。而且也渗透了用“意象”来表现内心感受的写法。   可以说,两位老师都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聚焦于诗题中的“愁”字,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切入。   2.以“愁”作为教学的生长点   在两个课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都设计了言语实践活动。通过情感体验、想象画面、对比阅读等一系列富有思维深度、交际宽度的言语活动,使学生们走进了余光中先生的内心世界,加深了对乡愁的理解和体验,有感悟、有思考,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   3.以“愁”作为教学的拓展点   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教学绝不能只局限于一篇文章,局限于语文课堂,我们要力争通过教学把学生引向生活,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汲取营养。两位教师同样在教学的收尾时,把同学们兴趣点引向更丰富、更广阔的空间,实现阅读、写作向课外的延伸,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用语文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两位语文老师的“大语文意识”。   如果说两位教师相同的着眼点体现了对教材的准确把握,那么,不同的策略就体现了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因此成就了两节课不同的精彩。   设计一:咬文嚼字 “言”“意”共生   随着2011版新课标的颁布,越来越多的老师已经注意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