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盈教材:让学习自然发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丰盈教材:让学习自然发生.doc

丰盈教材:让学习自然发生   分数、除法、比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数学概念,很多情况下它们是相同数量关系的不同表示形式。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各种版本的教材先后修订了前期的实验教材,必威体育精装版修订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把原来实验教材“分数除法”和“比”合并成一个单元,毫无疑问,如此修订更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模块化的知识系统。   仔细比对两个版本教材中关于“比的意义”的编排,大同小异。修订版教材第一个例题主要教学两个同类量的比。并分别表示出小军和小伟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在这两个例题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讨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并通过交流,概括出比的意义。   这样的教学过程也无可厚非,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仅凭两个例子就试图概括比的意义比较牵强。在不改变知识本质的前提下,如何让例题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利于学生自觉地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成为我再次执教“比的意义”一课的出发点与归宿。   一、改换教材,让素材贴近学生    “教材只是个例子”,这个例子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但问题是现行的教材并不只是为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班级学生量身定做的,为了兼顾使用范围更为广阔的地区的学生,它只能选取大众化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对生活背景、数学现实截然不同的学生而言,自然略显苍白。   为了消除学生对呈现内容的素材的陌生感,我们在设计教学时,理应在关注学生现实的基础上,精当地改换成离学生生活、学习更近的例子。这在《比的意义》一课的教学中尤为突出。我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两个例题进行了改换,将教材中关于果汁与牛奶的例子改换为班级男、女生人数,从学生人数之间的关系说起,一点也不突兀,在师生轻松的对话中首先认识了同类量的比。   师:(出示芭蕾舞图片)同学们,看过芭蕾舞吗?芭蕾舞是一种高雅的舞台艺术,舞蹈演员在跳芭蕾舞时都很特别。   生:踮着脚。   师:对,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里面也蕴含了一些数学知识,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拉回我们的班级,课前老师调查了我们班的男女生人数。   出示:男生18人,女生13人。   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描述我们班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吗?   生1:男生比女生多5人,女生比男生少5人。   生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女生人数是男生的■。(板书两个分数)   师:同学们反应特别迅速,这里“多5人、少5人”表示的是男女生人数之间的相差关系,而“■、■”则表示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数学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我们还可以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18比13”。   课堂伊始,通过“芭蕾舞演员踮着脚跳舞”这一现象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准确找寻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描述我们班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吗”这一问题引领学生展开全课的学习,并顺承学生的思维,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比。这样,学生始终围绕身边的事例学习,倍感亲切,久而久之,数学那种惯有的高深感荡然无存。   二、增删教材,让学习体验丰富    由于教材受版面、篇幅等条件的限制,对于同一知识点不可能呈现更多的例子引领学生学习,一般都是一个例子承载一个知识点。但反观学生的学习过程,仅凭一个例子就希望学生能深刻地掌握某一知识技能显然不够现实。为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学情,适度增加一些例子,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比的意义》一课的教学,倘若在教材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就尝试归纳概括比的意义,看似也合情合理,但学生没有太多的感受,此时,“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只是一串无意义的文字符号,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如此处理略显单薄,概念本身的构建尚不牢固,更谈不上向相关联知识的衍生、拓展了。在反复的磨课中,我最终确定不急于引领学生去归纳比的意义,而在两个例题后增加了一些例子。    其一,在本班男女生人数比后面增加一个六(2)班学生人数比,并与本班学生人数比进行比较。   师:课前老师也调查了六(2)班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六(2)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   师: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六(2)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生:男生多。   师:感觉真不错,确实是这样的。那比比“18:13”和“5:4”这两个比,你能不能就判断我们班的男生一定比六(2)班男生多呢?   生:不能,这里的5和4不表示具体的人数,表示六(2)班总人数中,男生占5份,女生占4份。   其二,在“南京南站”的文字材料后趁热打铁,连续呈现用“总价÷数量=单价”和“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两个数量关系解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一次次地与“比”不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