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结合在骨肿瘤病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docVIP

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结合在骨肿瘤病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结合在骨肿瘤病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doc

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结合在骨肿瘤病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讲授骨肿瘤病理教学,需要结合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记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骨肿瘤病理 教学 体会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1233142)。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44-02   病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验教学讲解的是病理切片,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片并进行讲解相对于实体实物教学比较抽象,因此病理实验教学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病理实验授课的一大难点,我作为一名病理骨肿瘤的病理授课老师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骨肿瘤的病理诊断正确与否直接影像患者手术方式,对于骨恶性肿瘤临床常采用截肢等手术措施,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而骨肿瘤的很多局部病变与良性病变有很大的重叠,容易引起误诊,因此,仅靠病理形态学观察风险极大,需要与临床、影像学结合应用才能避免骨肿瘤的误诊。因此,如何把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组织学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是病理科大夫诊断骨肿瘤的关键。病理专业实验课常偏向组织形态学的讲授,而基于骨肿瘤诊断的特殊性,我在骨肿瘤病理专业的教学中常把临床-影像-病理结合起来进行讲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骨肿瘤诊断的认识,避免了单一的、枯燥的形态学讲授。以下本人将以举例的方式,讲解如何将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结合在骨肿瘤病理诊断的应用。   一、骨肉瘤   临床特点:骨肉瘤高发年龄为15-25岁,原发骨肉瘤侵犯范围大,一般均在10-15mm以上甚至累及骨干全长,病变在骨干区不易骨折,在骨垢端时易发生骨折。影像学特征:当肿瘤以成骨破坏为主时,大量团块状或棉絮状肿瘤骨和肿瘤性钙化形成,并致髓腔部分闭锁,亦可见于软组织肿块内,这一影像学是骨肉瘤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大量异型细胞中见肿瘤新生骨,可见肿瘤细胞破坏周围骨组织。   教学体会:骨肉瘤是常见青少年骨恶性肿瘤,所以在教学中强调年龄偏轻(临床),骨质破坏(影像学),肿瘤新生骨产生(病理学)。   二、普通型软骨肉瘤   临床特点:62%发生于30-59岁的中老年人,20岁以下青少年很少发生;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局部疼痛为其常见症状;最常累及骨盆,其次累及长骨。影像学特征:常伴有皮质膨胀、增厚,皮质破坏,因其具有侵袭性,往往出现软组织包块。病理学特征:肿瘤性软骨侵入骨髓腔,可完全替代骨髓组织,并见其浸润并包围正常宿主骨小梁。当形态学分化较好时以及没有明确周围浸润证据时常与内生型软骨瘤鉴别困难,内生型软骨瘤发病年龄相对于软骨肉瘤偏轻,肿瘤体积偏小,通常患者没有疼痛感。尽管分化较好的软骨肉瘤没有明确周围浸润,在大片肿瘤组织内往往可见残存的不连续的松质骨小梁,反映了软骨肉瘤侵袭性的生长方式,即使其组织学分化较好,也应诊断软骨肉瘤[1]。   教学体会:软骨肉瘤是常见中老年人恶性肿瘤,所以在教学中强调年龄偏大,出现疼痛感(临床),骨质破坏(影像学),细胞异型性、侵袭性(病理学)。   三、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特点: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起病隐匿缓慢,发现时多数患者全身已有多处不同程度的骨质损害。由于瘤细胞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并累及多个系统,可以引起较复杂的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体征多样化,且缺乏特征性。因此,早期诊断较困难,临床误诊、漏诊率较高。影像学特征: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征象较为复杂,但以溶骨性改变为基础,因处于发展的不同阶段X线征象而有不同的表现。早期,在常规X线上骨质可以无明显变化,由于最初溶骨性破坏多发生于骨与骨髓接触面上,未累及骨皮质,不能引起X线影像学的改变。随着病情进展,皮质骨受累,骨小梁变稀、变细,表现为骨质疏松;继而发展成为骨质破坏,表现为蜂窝状、穿凿样等骨质破坏。病理学特征:片状排列紧密的肿瘤性浆细胞,细胞间质少,仅有少量的纤维间隔和网状结构分割片状瘤细胞[2]。   教学体会:多发性骨髓瘤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并累及多个系统,所以在教学中强调临床表现多样化(临床),多发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影像学),大量一致的浆细胞增生(病理学)。   四、骨巨细胞瘤   临床特点:发病年龄高峰为20-45岁,极少发生在骨骼发育不成熟的个体,疼痛是最常见临床症状,大部分伴局部肿胀;发病典型部位为长骨骨端,以膝关节上下为多见。影像学特征:典型的x线表现是发生在长骨骨端偏心性生长的膨胀性溶骨破坏,病变直达骨性关节面下。病理学特征:肿瘤细胞是圆形-卵圆形-短梭形的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均匀分布破骨细胞样巨细胞[3]。   教学体会:在教学中强调长骨骨端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