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doc

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   摘要:“破窗效应”是犯罪学领域的一个著名理论,但对于学校教育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破窗”的影响是非常隐蔽的,但后果又是非常可怕的。“破窗效应”的核心是把握“及时修复”,也就是要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关键词:破窗效应;学生教育;亡羊补牢   中图分类号:G63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82-02   在教育界,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之前,对这句被许许多多的教育工作者奉为经典的话,我是不以为然的。因为哲学思想告诉我们,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无论你怎样努力,也不可能把一块石头变成闪闪发光的金子。一些根本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你如何把他教好呢?   但是当我看到这个故事后,经过反复地思考,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的布朗克街区。对停放在布朗克的那一辆,他摘掉了车牌;而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不到就被人偷走了;而停放在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打了一个大洞,结果仅仅几小时车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有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坏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这个理论说明,人们会觉得破了的东西会越来越坏,而好的东西会一直保持完好。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认为破罐子破摔,就会越来越破。所以,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需要保持一种良好状态,如果不小心把哪儿磕碰坏了,那就得赶紧补起来,不要让自己的生命留着一扇破窗户。看来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很重要,这是破窗效应告诉我们生活的道理。对此我想到了中国古代典籍《战国策?摇楚策》中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不良的小事刚出来的时候,如果注意防止其发展,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恶化。他们其实有着异口同声,异曲同工之妙,我觉得对于当今的教育也非常值得借鉴。在这个理论中,如果我们把窗户换做学生,是不是就意味着只要把表现差的学生的那些“破漏窗户”及时又耐心地去修理好,就会使学生“有序”的发展呢?我想是的。一扇窗户的打破对于学生教育以及班级管理来说,就好比学生中一些不良的行为,不良的思想动态。虽说有些不良的行为,不良的思想动态微不足道,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制止,最终问题会越来越多,甚至危害到学生个人一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波及整个班集体的发展。“破窗效应”在学生教育中给我的启发是:必须及时耐心的去帮助学生改正他们身上的每一点小错误,这样一定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同样的,对一个集体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及时制止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否则就会出现更多的人受到暗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受其启示,通过多年实践探索总结,我认真思考其中的原理,我认为做好以下两方面对教育好学生以及管理好班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尽量预防出现第一块“破窗”。如同我国的中医倡导的“上工治未病”是一个原理。“破窗效应”应验的前提是先有人打坏了一块玻璃,之后才产生一系列的结果,这就提示我们如果在打坏这块玻璃前就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第一块玻璃被打破,这样就我们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以教育家陶行知三颗糖为例,面对参与斗殴的闹事学生,他将第一颗糖奖励其守信(陶行知自己故意迟到),第二颗糖表扬其正义感(闹事学生是为女生打抱不平),使闹事学生有些动容,并自责,这第三颗糖顺水推舟赞许其知错改错。显然,陶行知用言行维护学困生的自尊,使其爱心得以回归,使其心灵世界得以净化。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法有效地预防了这些学生今后再去参与类似的违纪违法行为,这将影响这些学生的整个一生。其次要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破窗效应”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方法。威尔逊和凯琳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就指出了它的必要前提,那就是“没有及时修复”。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效应”才会应验。如果对于这样的“破窗”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就去修理好,出现一扇,修理一扇,把问题隐患和苗头都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问题就不会扩大化,更不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可怕后果。“破窗效应”给我们的思考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块被打碎的窗户玻璃”。这意味着只要把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心中的那些“破漏的窗户”及时的修理好,就会使学生“有序”的发展。发现了第一块“破窗”,老师要高度警觉并及时妥善修补。那么具体该如何“修补”呢?我认为不能简单地“修补”就算了,应根据损坏的程度、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