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诗》.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与现代诗》.pdf

传 统 与 现 代 诗 孙 文 波 近来看到一些厚古薄今之说,用古人来贬责今天的诗歌,当然主要 是贬责今天的诗人没有用心考究古代文学传统,汲取其中的营养,而且 认为古人就是比今人了不起。这些话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道理—— 今天的确有不少诗人不那么了解中国诗歌的传统。但是,我仍然认为有 些论述把某些现象绝对化了;这种绝对之处在于用没有变化的文学观点 来看待当代诗歌的发展,没有厘清文学的发生、发展都是与历史的进程 相关的,我们今天的写作所呈现出来的样态,自有今天人们对其作用的 要求,亦有今天的诗学认识贯穿其中。不考虑到这些情况,一味地为文 学找永恒的标准,并将之教条化,要让人信服,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作为当代诗人,我亦与同行谈论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古典诗歌 的历史对我们的意义。我们也喜欢陶渊明、三曹、谢灵运、王维、李杜、 苏黄这些诗歌史上的大诗人,对他们在人格、诗品上所代表的古典诗歌 的最伟大的基本范式亦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他们的热爱是一回事,我 们自己的写作则是另一回事。在理解文学的历史意义,把它们看作我们 的传统的同时,作为当代诗人还应该看到:今天正在进行的写作应该具 有的独立意义,它在与历史发生联系的同时还应该确立自己发展的特异 之点。这些对我们而言是重要的,是确立自身文学意义和价值的保证。如 果不这样,就谈不上写作的现实意义。中国诗歌史上出现过这样的时期, 为什么至宋还有一些可谈之人,越是到后来,至元至明至清,所谓真正 一流的诗歌就没有再出现了呢?虽然我们还可以找出像元好问、吴梅村 这样的也可以说不错的诗人。 实际上关于这样的问题也可以从陈三立、柳亚子等人在现代文学史 7 4 的地位上找到答案。虽然他们仍然写出了一些不错的作品,但是认为他 们的写作偏离于二十世纪的文学的总体进程之外,并非不能成立。可以 肯定地说他们不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主流人物,文学史如果关 注他们,也只是作为个案看待。为什么会如此?原因其实十分明了,即 他们所使用的文学形式与文化的历史进程的关系并不吻合。而文学的发 展与变化总是与现实的要求相关的。文学实际上是历史叙述的现实反应。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在人们对于文化的指认中,真正发生作用的是对事 物的现实认识。这种认识包含了对语言的美学定义。从汉到魏、从魏到 晋,中国诗歌的变化总是与人们对文化的认识相关,在那种表面上是语 言风格的变迁中,隐含的却是社会发展的全面兴替。正是由这种兴替带 来了对于文学本身的美学认识。很多时候,好像出现了向不那么好的方 向的变化,失去的是所谓的好的方面,但实际上那是合理的。因为它所 呈现的是与历史的一致性。 变化的时代需要与之相应的陈述。虽然我们仍然无法彻底抛弃过去 对于诗歌要素的一般定义,但是,在对一般定义的认识中,却可能发展 出与过去的解释不一样的东西。如果我们以今天的观点看待古人对诗歌 的认识,在承认其合理性的一面时,必然也会感到它们的不足。以黄彻 《巩溪诗话》中谈论杜甫的部分为例,在对杜甫诗歌的肯定中,它所采用 的方法尽管能够让人体会到杜甫对语言的支配力,体会到杜甫对诗歌历 史的运用的合理与独具匠心,但是,其解读的局限性对杜甫诗歌在更大 意义上的认识是有限制的。虽然,我们不能说像 《巩溪诗话》那样对诗 歌的阅读已全然没有意思,但如果我们要说出对杜甫诗歌的理解,结果 已经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绝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我们使用的方 法不一样,而在于对诗歌的认识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在今天的文 化框架中,要是看不到这种不同已经包含了与我们身处的时代相关的诗 歌意识,也就不会看到今天的诗歌已非过去的诗歌。 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对诗歌的理解与认识。发生在我们内心里的对诗 7 5 歌的认识实际上是与对世界的认识相关联的。过去,我们总是在理解与 认识这一问题的性质时将之看作单纯的诗歌体式变更,却很少看到在体 式变更的后面支撑它的东西。其实现代诗歌的产生,以及随之出现的对 诗歌功能、形式的要求,其内里隐含的是人们对文化发展的“现代性”愿 望。只要看看当年胡适、陈独秀们在谈论对文化变革的理解的观点就十 分清楚了,那是来自于认识论的,包括对民族文化与现代国

文档评论(0)

ddw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