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词汇与文化-》.ppt
汉语词汇与文化 在语言体系中,词汇最为庞杂。词的文化意义有时会表现的很外在,人们可以轻易的从一个个具体的词语现象分析出某一具体的文化因子。有时它又会表现的最为深沉。词汇文化意义的这种繁杂,有时还会表现为单个词语与词语群体所含有的文化意义之间的巨大差异。下面从“单个词语”“词语类聚”“词汇系统”三个角度进行探讨其文化内涵,试着建构起分析词汇文化的框架。 第一节 单个词语的文化探求 在对一个具体词语进行考察时,既可以对这个词的内部静态构成逐层分析,如词的种种意义成分,概念义、色彩义都可能与文化背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可以从词的动态变化作出分析,如词的产生、消失、滞留、命名、起源、繁衍、引申、替代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文化探讨的泉眼。下面以纵向的动态变化为主,兼及词语的静态结构,从词语的产生与消失、词语命名、词义演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语的产生与消失 ㈠词语的历史断代显示作用 词义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主观反映,是语言对客观现实最直接的反映。因此,一个词就与它记载的文化事实有了密切关联。词义的客观性直接源于文化事实,从词义的存在状况可以窥视到当时的文化存在状况。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史,在古今相贯的汉语史上留下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 由甲骨文中反映出来的上古词汇,我们可得知当时的整个文化生活特征,除了必要的农业、畜牧业等物质生产活动外,社会政治活动大都集中在祭祀祈祷、占卜问吉、征战克敌、治国率民上。 农业、畜牧业等基本物质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方面词汇的发展。下面有关农耕的词语,都发育的特别充分。如: 金属类词语:(《说文》中共有197个) 银、铅、镣、锡、铁、镂、铣、铸、销等等 纺织类词语: (《说文》中共有248个) 绪、纯、绡、绮、经、纬、纪、纺、绝、继、绢、绫、绛等等 田桑类:(下面只列举关于描写田地形状大小的) 町:田践处曰町 畸:残田也。畦:五十亩曰畦。 上面很多词后来演化成了汉语的基本词、常用词。如“组”本指丝织物的一小缕,后来引申为事物的构成组合过程,也引申为指事物组合的结果,故有“组织”“组合”等。 ㈡词语的消退与文化走势 词语的消退和词语的新生是一对并随的现象,有新生就必有死亡,有活跃就必有消退沉寂,词语的新陈代谢保持着词汇的动态平衡。 词语消退的原因:其一是指原指事物不再存在。此外词语消退还与不同时期的政治取向、观念意识、道德取向有关。 词语的消退特点:是缓慢的、渐变的、有时也是反复的。缓慢是指词语的消退有时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不像词语的新生那样会以很快的速度出现,且往往能找到最初用例。反复是指词语的消退并非一退了之,而是在消退、沉寂很长一段时间后又会复生。 下面就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对这类词语的处理。 《现代汉语词典》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编纂时,收录了近千例这样正在消失中的词语,在释义中一般都用了“旧时指”“旧作”“旧社会指”“旧俗”等词语来加以说明。体现了词典编纂者对词义时代属性的判断,这些旧词语大体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称谓语。称谓类“旧词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所指对象大都依然存在,有的出现了替代性的新称谓语,有的则在后来褪去了“旧”的色彩而成为普通的社会用语,前者如【报人】:“旧时指新闻工作者”,后者如【票友】:“旧时称业余的戏曲演员”。 第二类:客观旧词语。所谓客观旧词语指的是这些词语所反映的事物是属于旧社会的,它们或是不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是正在被冷淡、被淘汰。如【家丁】:“旧社会里大地方或官僚家里雇来保护自己、欺压人民的仆役”。 PS:另外“时辰” 类词语的“旧”属性客观性最强,因为“子时”“丑时”等一套计时名称确实已经逐渐消逝了。 第三类:主观旧词语 指的是这些词语所反映的多是传统文化中的习俗、观念、道德、生活方式、事物用品等。如【喜钱】:“旧俗有喜庆的人家给人的赏钱。” 二、词语的命名词的命名是给一个词义寻找一个表达形式,它意味着一个词的正式形成,词名的确立表示一个特定的词形与特定的概念内容相结合而成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单位。人们的文化观念会渗透到命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左右着词名的选择与定型。 ㈡形象优先的造词心理汉语思维有着重形象、重具体的特点,这在词语的命名中表现得很清楚。汉民族对那些富于形象色彩、视觉性强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这就使得在创造一个新词时表现出浓郁的形象优先的的造词心理。 汉语造词法中使用了多种方法来达到形象逼真的效果。 直接出现喻体。如:“活菩萨”指心肠慈善,待人宽和;“穿小鞋”比喻找借口有意难为别人。 具体描绘的方法。“眉开眼笑”“迫在眉睫”“开门见山”“扫地出门”。 偏正式构词法。本、喻体放在一起,效果形象逼真又简洁明快。如:“保护伞”“十字路口”“车水马龙”“金字塔”等。 成语、谚语、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聚物胶凝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现状.docx VIP
- 2024高考试题评析及教学启示第9讲-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平衡图像题 课件 (共65张PPT).pptx VIP
- TSG_D00012023年_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高清晰版).docx
- “四舍五入”试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docx
- 门禁系统施工组织方案【弱电方案】.docx VIP
- 内蒙古版综合实践活动三下 第四单元 主题活动三《小小会计师》课件.pptx
-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教学设计.doc
- 班委会组织结构优秀课件.ppt
-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十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docx VIP
- 物业管理师 实务试题..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