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农民工形象建构与歧视集中效应》.pdf
学习与实践 年第 期
2006 11
城市农民工形象建构与歧视集中效应
王 星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长春 )
130012
城市主体对农民工形象的认识多来自阅读和感性的体验,对农民工形象的贬低性认知构成了
摘要:
城市主体的社会记忆,这些记忆通过媒介、图像、话语或各种集体活动得到了延续、重温或强化,催化了城
市主体歧视的集体意识和歧视惯习的形成,产生了歧视集中效应,这对于城市主体和农民工群体之间的
社会交往、农民工的城市适应以及相关制度的作用效果都存在着影响。
形象建构 歧视 歧视集中效应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C912 A 1004-0730200611-0097-07
目前学界讨论城市农民工问题,基本上以城乡结 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 1990年代社会转型加速期后,
构的二元性对立为宏观背景和立足点。随着社会结构 城市农民工逐渐成为另一种联结城市与乡村的中介,
转型的扩展和延伸,学界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也发 他们是城市经济与乡土经济、城市社会与乡土社会以
生了转向:由宏观研究转向微观分析,由可见的物质 及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联系和交流的纽带,同时也成
性问题转向不可见的体验性问题。农民工的社会态 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碰撞点和承载者。虽然农民工
度、相对剥夺感、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变迁以及农民工 群体在绝对数量上是庞大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1]
城市适应等等问题都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而这 年大概有 亿 ,但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城市空
2005 1.2
些研究的主题最终都会落到城市农民工的市民待遇 间,他们的社会网络关系基本上是建立在血缘和地缘
这个问题之上:应该为农民工正名、赋予其正当的市 基础之上,大多处于松散无序的状态。尽管中国农民
[2]
民权利,逐渐成为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共识。因而,城 工群体处于城市社会的最底层 ,群体社会地位处于
市社会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制度理所当然成为学界 巨大不平等结构之中,但是他们却无法通过动员社会
反思批判的重点,其中户籍制度更是千夫所指。笔者 运动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表达。另外,由于劳动力市场
认为,在农民工社会地位逐步改善的过程中,制度变 上的残酷竞争产生了所谓的“竞争整合”,农民工在劳
革固然重要,但是制度供给和制度实践并不是一致 资博弈过程中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相对于城市
的,制度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网络中产生作用 群体而言,原子化的城市农民工群体在陌生的城市社
的。本文将从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形象的建构这一问题 会中不但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上呈现弱势,而且文
入手,分析城市农民工形象生成背后的逻辑及对农民 化上也处于弱势,话语权的缺失使农民工群体长期集
工歧视问题的影响。 体“失语”,这意味着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残缺,同
时也意味着农民工缺少向陌生城市人表明自我形象
城市农民工形象的建构及建构逻辑 的路径,而且生活空间的区隔也阻碍了城市人对农民
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