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输尿管有3个生理性狭窄:第1个狭窄在输尿管起始处,即肾孟与输尿管的移行部 位;第2个狭窄在越过髂血管处(相当于骨盆上口水平);第3个狭窄在穿过膀胱壁处。 畸形红细胞比例 Tomita 尿红细胞分类 肾小球性红细胞(G1~G5) 非肾小球性红细胞(N1~N5) 未能分类的红细胞 G类细胞 共同特点: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形成 芽孢或细胞膜皱缩、细胞变小 G1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 G2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球形红细胞 G3细胞为表面凸凹不平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 G4细胞为酵母样红细胞 G5细胞为明显缩小的红细胞 尿畸形红细胞 N类细胞 共同特点:细胞正常或偏大,血红蛋白 丰富,无芽孢形成 N1细胞为正常大小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 N2细胞为正常大小的球形红细胞 N3细胞为扁平肿胀的红细胞 N4细胞为深凹陷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 N5细胞为多棘突的扁平或球形红细胞 均一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大于5%对肾小球性血尿有诊断价值 尿流式细胞仪红细胞检查 原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尿中有形成分荧光染色 (菲啶染料染细胞的核酸 ,羧花青染料染细胞膜、核膜和线粒体 )氩激光照射发光后 ,通过计量细胞荧光强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和细胞电阻 ,可定量检测尿中各类有形成分 ,并能对红细胞形态、大小进行分析 判定:肾小球性红细胞其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在中心点 (鉴别点 )的左侧 ,而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的散射光强度分布在中心点的右侧 定位诊断 40例经肾穿诊断为肾小球肾炎和经膀胱镜检查确诊为非肾性疾病(泌尿系感染、膀胱癌、结石等)患者的55份尿液标本,当8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FSC)≥84ch时,为均一性红细胞,即非肾小球性血尿;当8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FSC)﹤84ch时,为畸形性红细胞,即肾小球性血尿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年9月 定位诊断 Tamm-Horsfall蛋白(THP) THP是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近段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 肾小球性红细胞表面被覆THP,而非肾小球性红细胞表面没有THP 免疫组化法检测尿中红细胞是否被覆THP可以鉴别血尿来源。阳性细胞大于70%为肾小球性血尿,小于30%为非肾小球性血尿,二者之间为混合性血尿 定位诊断 区分肾小球性血尿和非小球性血尿 肾小球性 非肾小球性 颜色 红色/褐色 红色/粉色 血凝块 - + 蛋白 500mg/d 300mg/d 红细胞 畸形 均一形 红细胞管型 可能+ 无 病因诊断 肾小球性血尿 肾穿刺活检 非肾小球性血尿 临床进一步评估 均一形态的尿红细胞 清洁中段尿培养 膀胱炎 肾盂肾炎 静脉肾盂造影(IVP) 超声波检查、X线 异常 正常 尿路结石 肿瘤 结核 血管畸形 高尿钙等因素 尿均一形态红细胞/白细胞、脓尿 + - 抗菌治疗后复查 重复尿检2次 - 定期复查 不做处理 + Bun、SCr、电解质、 PT + 进一步实验室检查 - 膀胱镜检 - 年龄40岁 CT扫描 病因诊断 临床常见血尿分析 肾小球性血尿常见原因 IgA肾病等各种包含系膜区病变的肾小球疾病 薄基底膜肾病 非肾小球性血尿常见原因 泌尿系感染、结石 、结核、肿瘤 胡桃夹现象和特发性高尿钙症 血管畸形 泌尿系结石临床特点 肾结石移动时可引起腰痛,以隐痛、钝痛为多,也可呈绞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发作 输尿管结石向下移动时多引起绞痛,位于肋隔角、脐旁,可向会阴部放射 膀胱结石95%见于男性,以十岁以下的儿童最多 肾结石影像学改变 泌尿系统肿瘤特点 肾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2%,占小儿全身肿瘤的20%。约90%是恶性的,其中以肾腺癌最多,其次是肾盂癌 临床多以无痛性血尿为首发症状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系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错误组合构成,又称错构瘤 肿瘤可大可小,可单发或多发,可单或双侧,可单独存在或并发结节性硬化。后者常表现为双肾多发小肿瘤 发病年龄多为中年,尤其妇女 临床无症状或以腰痛、触及肿块、血尿就诊 胡桃夹现象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青少年多见,是儿童非肾性血尿常见的原因之一 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行程中,需穿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通常此夹角为45-60度,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腹膜填充 左肾静脉受挤压后血液回流受阻引起高压综合征,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86%的患儿在青春期后可自行缓解 胡桃夹现象超声诊断标准 仰卧位左肾静脉狭窄前扩张部位近端内径比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