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 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的原理及构造 一、血细胞分析仪概述 发 展 史 手工计数   仪器简单计数   两分群   三分群   五分群   五分群+网织红 一、血细胞分析仪概述 20世纪40年代末, 电阻抗法微粒子计数专利 50年代, Coulter Model A型用于临床 60年代, 测定参数达7项 70年代, 全血细胞计数(CBC) 80年代, 双通道、白细胞2~3分群、五分群 90年代以来,多功能、多参数、流水线 一、红细胞计数原理 细胞具有相对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电阻及电压的变化,出现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数量代表细胞的数量,脉冲的大小代表细胞的大小,从而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和体积测定------(库尔特原理) 利用此原理可进行:白细胞检测 红细胞和血小板检测。 白细胞检测(按大小)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检测 红细胞和血小板检测 联合检测型原理 主要体现在白细胞分类,实质是选用较特异的方法将血中含量较少的嗜酸、嗜碱性粒细胞检出,发现异常细胞。共有特点是:均使用了鞘流技术。 容量、电导、光散射检测技术 体积(volume,V) 电阻抗原理测定细胞体积和数量 电导性(conductivity,C) 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细胞内核浆比例 光散射(scatter,S)细胞内粗颗粒的光散射强度要比细颗粒更强。 电阻抗、射频与细胞化学联合 这类仪器是利用电阻抗、射频这一成熟细胞计数技术结合细胞化学技术,通过4个不同的检测系统对白细胞、幼稚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系统 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系统 淋巴、单核和粒细胞检测系统 幼稚细胞检测系统 白细胞分类散射图 联合使用多项技术(流式、激光、射频、电导、电阻抗、细胞化学染色)同时分析一个细胞,综合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白细胞“五分群”结果。 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 网织红细胞中嗜碱性物质RNA,在活体状态下与特殊的荧光染料结合 荧光强度与RNA含量成正比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网织红细胞大小和 RNA含量及血红蛋 白的含量 红细胞指数 红细胞指数(MCV、MCH和MCHC)通过RBC计数(RBC)、Hb浓度(HG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值计算出。计算公式如下: SLS-血红蛋白测定法 在稀释的血液中加入溶血素,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被释放出来。血红蛋白在月桂洗硫酸钠的作用下,二价铁转变成三价铁,并与月桂洗硫酸钠结合形成SLS-Hb,SLS-Hb进入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测定SLS-Hb在555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并通过与加入样品前稀释液的吸光度进行对比进行计算。 第二部分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计数是贫血、红细胞增多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和分类的重要指标。血红蛋白次定的临床意义和红细胞相同。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下线可判定为贫血。 (一)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RBC) 生理变化: 红细胞受多种生理因素影响。除年龄性别差异外还受到不同生活环境和习惯等影响。 其中:高原生活、长期吸烟、重体力劳动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偏高。6个月~2岁婴儿、老年人、孕妇的红细胞通常低于参考值下线。静脉血测定结果较毛细血管低10%-15%。在同一天内上午七点结果最高。 RBC病理性增多 (1)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继发性增多:缺氧导致肾上腺素大量分 泌继发性的引起红细胞增多。 (3)相对性增多:由于呕吐等因素造成的暂 时性血液浓缩。 红细胞病理性减少 引起红细胞病理性减少的发生机制为红细胞生成障碍、造血原料缺乏和利用障碍、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等。 RDW的意义: 用于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IDA与地中海贫血)。 用于贫血的分类(Bessman分类法)。 白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见于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中毒、急性铅中毒等。 嗜酸性粒细胞: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手术后、烧伤等。 嗜碱性粒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铅及铋中毒等。 淋巴细胞: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等。 单核细胞:见于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