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希区柯克与特吕弗的那场著名访谈中,特吕弗丢出了一句狠话:“电影和英国是绝对不相容的。[1]”1972年,电影学者艾伦?洛弗尔(Alan Lovell)在《电影期刊》(Cinema Journal)上发表了一篇题名《不为人知的英国电影》的文章,他在正文中细数了英国电影批评和学术研究领域内令人痛心疾首的空白:“在电影批评方面,能作为详细研究一定时间段内某一部特殊影片的范本的文章还没出现。这意味着,至今没有一篇文章能将作者对于独特艺术家的讨论,与自己所研究内容的一般说明结合起来……我们没有一部英国电影史的概述,除了一本价值不高的经不起考究的(《我们从哪里来》,作者查尔斯?奥克利);雷切尔?洛(Rachael Low)的分卷式电影史还没写到有声片阶段;这里只有一本不错的传记,是关于亚历山大?柯达爵士(Sir Alexander Korda)的;没有全面介绍兰克集团(虽然艾伦?伍德写的兰克传记提供了一些信息)和英国联合影业公司[2]的专著;没有对于英国重要电影人的持续的讨论,比如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英国从影阶段),卡罗?里德,或是汉弗莱?詹宁斯……英国电影被称为‘不为人知的电影’真是恰如其分。”[3]正是有了这样的反省,此后四十年,英国电影学术机构和学者对于本国电影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英国一百年来“不为人知”的光影逐渐清晰。在我看来,这不仅是梳理历史、寻找工业弊病的过程,更是英国电影人重建自信的过程。若干年后,英国导演斯蒂芬?弗里尔斯终于用另一句狠话表达出了英国电影人的决心:“…bollocks to Truffaut.”,洛弗尔将这句话放在了文章《为人所知的英国电影?》的开头,并在全文结束时写道:“Bollocks to Truffaut indeed!”[4]此外,洛弗尔这席话还传达了一些隐藏的讯息:哪些个人和产业团体是值得,甚至是必须去发掘和研究的。 1927年电影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能在好莱坞大举进攻的形势下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欧洲的电影大国不得不暂时打破政治上和民族情绪上的隔阂,联合起来振兴电影产业,“欧洲电影”[5]应运而生。应该说,英国在这场联合当中获益不小,不仅电影产量日渐提高,而且借全欧洲之力,培养出了一批能力全面的电影新手,比如希区柯克[6],他在德国的学习和实践为日后独特的电影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英国电影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反而跌至了一战以来的谷底。从图一[7]可以看出,1914年之后英国的电影生产总数不断提高,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电影年产量迅速下降。战争结束后,英国电影业回暖,1921年的产量超过了150部。然而好景不长,根据统计,1924年只有56部英国电影在“交易放映会”[8]上;1925年是45部;1926年最低,只有37部,而这意味着与观众见面的英国电影还会更少。1914年,院线上映的电影有25%是英国电影;1923年,减少到了10%;1925年只剩下了5%[9]。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核心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众对美国电影的痴迷程度日渐加深,好莱坞趁势通过各发行单位的出租附属分支机构强迫英国放映系统接受“成批预定”(Block Booking)的游戏规则:一位放映商如果想要订到一部称心如意的好莱坞影片,他就必须花钱租借另外一批影片,这些影片大都是被美国市场淘汰的烂片,还有些影片甚至根本没有拍摄,存在的只是片名而已。几轮下来,美国电影进口数量的增幅已经远远超过了英国电影产量的增幅。通过这样的方式,好莱坞不仅牢牢控制住了市场,同时又严重打击了英国制片业和放映业的热情,使得英国电影在二十年代的发展步履维艰。其次,国力的衰退也加重了英国经济的负担。大英帝国在十九世纪末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楷模,1890年,英国的加工品贸易份额占到全球的35.8%;1900年,这一份额缩减到28.4%,1925年,更是跌至了23.8%[10],曾经的“世界工厂”荣耀不再。整体经济的萎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电影工业的成长,再加上英国政府没有意识到电影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利益和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只能眼睁睁看着“先天不足”的英国电影在全球性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再者,工艺的落后和人才的匮乏使英国电影“后天失调”。当电影还是新奇玩意儿时,英国人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无论是“布莱顿学派”(Brighton School)还是拍出了《义犬救主记》(Rescured by Rover,1905)的塞西尔?赫普沃斯(Cecil Hepoworth),都以他们的大胆实践为电影制作开了个好头。遗憾的是,没有后来者继承他们的衣钵。电影在20年代之前的英国始终是上不了台面的闹市玩意儿:没有商人为它做大笔的投资;没有堪称规模制片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