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武的的汉会战中日双方作战指导之得失.pdf

浅析武的的汉会战中日双方作战指导之得失.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武的的汉会战中日双方作战指导之得失

浅析武汉会战中日双方作战指导之得失 于国红 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第一阶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也是 中国在该阶段诸次防御战役中组织的最为成功的一次会战。由于 中国方面充分汲取了历次作战的经验教训, 利用了武汉周边的地 形地利, 实施了正确的作战指导, 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日军的作战主 动权。反观日军方面, 在中国的制约下, 一再更改作战方案, 被迫采 取了最不利的作战方式, 其表现可概括为: 变化多, 失误多, 协调 差, 预定目的未能实现。两相比较, 中国的作战指导是成功的, 而日 军则是失败的。 一 素称“九州通衢”的武汉, 是中国中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水 陆交通的枢纽, 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还在战前中日双方就认识 到, 一旦爆发全面战争, 双方在武汉地区必有一场大战。因此, 中日 双方关于武汉会战的实际较量早在战前就已展开。1935 年日军制 订了新的全面对华战争计划, 其中规定: 在进攻武汉时, 将以华北 ① 方面军沿京汉铁路南下, 与之相策应, 以另一军溯长江西进。 该 ① ( ) 〔日〕防卫厅战史室: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 , 朝云新闻社 1971 年版, 第 101 页。 ·62 · 浅析武汉会战中日双方作战指导之得失 计划的要点在于: 其一, 以京汉线和长江两个进攻方向, 对武汉形 成战略夹击的基本态势, 迫使中国必须同时应付两个跨距较大的 方面, 同时有利于日军形成对武汉的战略包围; 其二, 利用京汉铁 路和长江水路两条交通大动脉, 使其两大进攻集团均拥有各自的 补给干线, 这是大兵团作战能否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 其三, 作战 重点和主攻方向放在北方, 这主要出于地形上的考虑。武汉周边, 尤其是武汉以东的长江两岸地区, 山脉众多, 湖沼密布, 而北方的 京汉线方面地势平缓, 更利于大军的进攻。 由于这一方案的战略优点无法掩饰, 所以战前日本军事教官 曾在中国陆军大学公开讲过沿京汉线由北而南攻占武汉的作战想 ① 法。 事实上, 战前中国方面亦认为日军沿京汉线南下武汉的威胁 最大, 并曾多方研究如何破坏日军这一战略, 甚至许多军政要员提 ② 出决黄河水淹京汉铁路, 以人为地障阻绝日军南下的建议。 这些 情况, 尤其是中国方面的担心, 充分表明 1935 年方案对日军而言 是比较理想的“上策”。 然而, 战争一旦爆发, 其进程就绝非日本一方所能操纵。七七 事变后, 中国决心持久抗战, 并从长期战争的高度谋划全局。为减 消日本的强势, 中国军事当局发挥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特点, 有 意识地拓展战争空间, 广布战场于华北、华中及敌后, 力求最大限 度地分散日军兵力。尤其是中国力避与日军在华北平原决战, 主动 将主力投入淞沪战场, 迫使日军将其主力和战争重心南移, 从而在 战略上干扰了日军依托华北, 以主力南下武汉的预定计划。此外, 着眼于持久战争的敌后游击战争, 特别是华北的敌后游击战争迅 ① 郭汝瑰: 《我的亲身经历》, 见《抗日战争研究》1997 年第 2 期, 第 207 页。 ② 同上。 ·63 · 《抗日战争研究》1999 年第 2 期 猛发展, 到 1938 年初已明显发挥出战略牵制作用。 1938 年 4 月, 日军大本营将武汉作战提上日程时发现, “由于该方向敌情严重, 沿京汉线南下作战需要很大兵力, 可是, 华北地区恶劣的治安状况 ① 使兵力的抽调非常困难。” 在来自中国方面的种种因素的制约 下, 日军大本营只好放弃了酝酿多年的预定方案, 于 1938 年 5 月 重新制订了武汉作战计划。 新的

文档评论(0)

maxm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