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docVIP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doc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   摘 要:从隐喻学产生至今,隐喻在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隐喻不仅是语言问题,同时也是人类的认知模式。本文将从隐喻学的角度研究“人生”一词的隐喻机制,并分析这种机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隐喻 人生 认知方式   一、引言   近年来,在语言学界中人们对隐喻的认知研究越来越多。其实这种隐喻的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从亚里士多德的隐喻的修辞学传统到柏拉图的隐喻的哲学传统再到法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本旺尼斯特的语义学传统,他们都在关心并研究隐喻。隐喻在以往的隐喻研究被当做是一种修辞现象。Richards的《修辞哲学》一书问世后,该书把隐喻当作是思想的传递(intercourse)。语言系统中的隐喻被当作是衍生的(derivative)。到了Lakoff和Johnson出版Metaphors We Live By时,人们把隐喻很明确地认定为建构人的认知系统的必不可少的认知手段。这时,人们把隐喻看作是由一个现象来认识另外一个现象的工具。现在,隐喻研究者们都认为隐喻其实就是一种认识方式。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但是语言表面的意义特征,更是整个概念认知域(concptual domain)的特征。概念认知域又名认知模型,它是某一个社会文化中个人或者集体关于某个领域的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的集合。概念隐喻有两个认知域,一个是源域,另外一个是目标域。所谓映射就是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认知,用源域去认知目标域,进而刺激人脑中认知这类事物的认知图式。公式为“Target Domain is source Domain”。源域和目标域还有被刺激的认知图式对理解隐喻非常重要。耿占春在《隐喻》一书曾经提到事物间的相关性是隐喻形成的基础。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告诉我们,隐喻的基础理论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源域和目标域之所以能映射,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关联性。事物间的相似性又构成了事物的关联性。关联是由人脑中的认知语境决定的。源域和目标域概念映射的过程建立在联系的基础上。两种本质不同的概念可以通过认知图式的激活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形成某种关联。概念隐喻的理解过程为“源域——认知语境——目标域”。   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的预料中得到了大量的验证,在现代汉语中,我国的学者也对有关“空间、时间、情感”等方面的隐喻做了详尽的探讨。但是,笔者还没有发现与“人生”这个概念相关的隐喻研究。本文将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人们关于“人生”概念的隐喻构建和理解过程。   二、“人生”的概念隐喻   Lakoff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三种。下面从这三个角度理解“人生”的概念隐喻。   1.“人生”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就是利用清楚、明确的概念认知模糊不清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的认知域是不相同的,然而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着关联性。如:   (1)走完一生才会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2)因为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所以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3)在人生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与坎坷。   (4)生活的魅力在于人生的多种多样。   (5)人生的长度我们不可控,但我们可以决定人生的宽度。   (6)自我们出生我们便踏上了人生的起点,生命的结束就是人生的终点。   源域 目标域   以上几个例子中有关“人生”一词的表达,都是来源于基本的概念隐喻“人生是道路”。人类正是凭借从“道路”这一认知域所得出的经验来认识和理解“人生”这一认知域的。“道路”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基本上每一个人对道路都不陌生,对它都有直观的认识。正是因为“道路”是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事物,因此,人类用这一可观可感的源域来认识和理解抽象、模糊的“人生”这一目标域。把人生隐喻成道路,把有关道路的这一经验映射到抽象概念“人生”的认知过程。其映射关系如上图。又如:   (7)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每一阶段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8)你可以选择不同的人生方式。   (9)我们应该尽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10)你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11)经过一次深刻的人生旅程,我有了重大的人生发现。   (12)当你走完整个人生旅程时,你便有了丰富的人生经验。   以上几个例子的表达也反映出一个结构隐喻“人生是旅程”。同样,人们把自己所熟知的“旅行”作为理解认知抽象概念“人生”的源域,通过对旅行的认知来理解人生的概念。人们在构建隐喻时总是把已有的概念作为认知抽象概念的基础,通过对熟悉事物的映像来映射未知概念,这就是隐喻的构建过程。以下是“人生是旅行”的结构隐喻:   源域 目标域   人们习惯以熟悉的事物、事件来认知陌生的东西。选择什么样的旅行方式,旅行的目标是哪里,旅行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