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子、原子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微粒观.doc
分子、原子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微粒观
摘要:微粒观的形成对化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分子和原子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建立宏观和微观联系的过程,在学生微粒观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微粒观:通过类比、多媒体等引导学生想象,通过实验、模型等帮助学生体验,通过活动表现评价督促学生建构。
关键词:微粒观;想象;体验;活动表现评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2-006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2.024
《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可见,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是化学新课程改革在内容选择上的重要转变之一,而微粒观正是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构建的基本观念之一。微粒观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不断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化学学习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可观察的宏观世界,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微观世界,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符号构成的符号世界。微粒观的形成对学生在三个领域的学习都有重要意义:利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事实和现象,利于学生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利于学生深化对微观知识的理解。而分子和原子知识的学习,是教师帮助学生第一次建立宏观和微观联系的过程。我们知道,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毫无疑问,这个“第一次”在学生形成系统微粒观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处理好这个“第一次”,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微粒观?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一、 通过类比、多媒体等引导学生想象
学习化学要把观察物质的宏观变化与想象物质的微观结构结合起来,才能深刻理解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规律。而微观的化学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需要想象才能理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的习惯,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而鉴于微观世界的抽象以及初三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水平,多数学生想象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可以借助拟人化类比和多媒体演示等,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1.通过拟人化类比
拟人就是通过想象,把一些事物、知识、原理等想象成和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会行动。在微观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拟人的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正所谓“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
例如,在学习“分子间存在间隙,温度越高分子间隙越大”时,可以把一个个分子比作小人国的一个个小人。温度很低时,小人们冻得直哆嗦,嘴里喊着“好冷啊,咱们挤挤取暖吧”。一边喊着、一边互相靠近,甚至彼此紧挨着。当温度升高时,小人们觉得挤在一起有点热了,于是相互之间就稍微分散些。当温度更高时,小人们分得更开了。
再如,在学习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时,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而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我们可以把原子核比喻成鸟巢,把核外电子比喻成小鸟。刚刚孵化出的小鸟能量较低,只能在窝边走走;及至稍大些,翅膀硬了点,能量大了些,就能飞远些了;而等到真正长大了,能量更大时,就能飞得更远了。经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除了上述案例中教师进行拟人化的讲述之外,还可以发动学生进行拟人化的想象,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可以让学生以原子为第一人称写一篇小故事。在实践中,有学生写到“我是氧原子,我和其他兄弟们关系简直太好了,我们在一起就能摇身一变,看啊!我和两个氢原子兄弟一起玩,结果我们就变成了水分子。”有的写到“我的‘心脏’——原子核内包含质子和中子,心脏外有高速运动的‘血液’——电子,离心脏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而且最外层电子的数量还与我们原子‘易失血’还是‘易得血’有关。不论‘失血’还是‘得血’都是件不错的事。因为‘血液’电子带负电,‘心脏’原子核带正电,平时他们电量相等,我不显电性。但血量一旦发生变化,我就改头换面,变成离子,这样有助于我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交朋友。”有的写到“父母发生化学变化时,我和兄弟姐妹们会分开,且中间会掺和进陌生小孩,连父母也变了样,只有我还健在,没有变化。”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想象中抽象的分子原子变得鲜活起来。
2.利用多媒体演示
想象不是凭空猜想,需要生动形象、直观的载体,我们可以把多媒体生动的图像、形象的动画等作为学生想象的载体。通过多媒体立体的、动态的演示,将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构成的微观世界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微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