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层检察机关在修改后民诉法实施中面临的问题.doc
基层检察机关在修改后民诉法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2013年1月1日起,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开始施行,此次法律修改与人民检察院的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密切相关。随后,2013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其中涉及民事行政检察的部分成为民诉法修改后指导实务的关键。从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结果来看,检察权在民事诉讼方面的权力有所扩张,但笔者认为纸面上的条文落实到实践层面,涉及到权力与权利的实现,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下面笔者就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基层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监督理念的问题
在本次民讼法修改前,现行民事检察制度运行近三十年,一切围绕抗诉工作进行,基层检察人员的监督理念自然以抗诉工作为中心,做什么,怎么做,后果是什么,都相对清晰明确。汤维建教授将传统的监督理念总结为以对立性、实体性和绝对性为基本特征。修法后,从高检院到专家学者提出诸多监督理念的观点。基层民事检察人员面临着监督理念的解构与重构。笔者以为所有的监督理念最终将要应对解决的是“监督什么、怎样监督、实效如何”的问题。在众多的监督理念中,笔者特别关注一种观点,即监督的谦抑性问题。谦抑性本来是刑法学中的命题,刑法学专家陈兴良认为“谦抑,是指缩减或压缩”。笔者认为,在民事检察的开创时期,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探索,不宜过早引入谦抑的命题,提出谦抑意味着自我缩限和退让。而修法后,根据法律和工作规范,一审案件的抗诉工作增加限制,其他工作则由于没有成熟的工作机制和完整的操作依据,法院接受与否在两可之间,而且即使接受也存在形式接受与实质接受的区别。在这种背景下,监督的效能尚不能完全彰显,而且作为监督者的权力天然与被监督者之间存在着排斥对抗性,提出谦抑性的问题,为时尚早。
二、抗诉(提请抗诉)制度的改变
抗诉(提请抗诉)制度在民事检察监督领域相对完备,但新法修改后对原有的制度作出了改变,使基层检察人员产生了一定的困惑。
问题一:新法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向法院申诉成为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前置程序,此即为审判救济优先原则的具体体现。法律规定实质规制了检察机关的受案条件,其中规定的“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的情形如何起算和把握,是个难题,实践中法院对当事人申诉受理与否一般不给予书面文书,而检察机关不见书面文书则无法证明法院逾期的问题。应对此种情况,笔者以为应从宽把握,不宜严苛对待。
问题二:新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对判决、裁定提出申诉的时效为裁判生效后6个月内,如果当事人逾期申诉,且裁判确有错误,应如何处理?笔者以为在法院可能通过法院院长发现的途径进入再审程序,虽然其本质可能依然是当事人申诉所引发,那么在检察院可否通过检察院自行发现的途径进入抗诉程序呢?如果结论是肯定的,是否会抵销法律所规定的向法院申诉的前置程序?如果予以否定,现实矛盾如何解决?毕竟法律是用来解决矛盾而非制造矛盾的。
问题三:对调解的监督,限定为“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监督。就笔者接触的实际情况而言,无论裁判还是调解,只要确为错案,基层法院对其进行纠正并未进行明确的区分对待。调解本身在法院工作中占据的比例巨大,且与裁判具有相当的共性,在审判监督程序中,由法院为主体启动的再审程序并无裁判与调解的区分,在面临检察监督时,却加以无法掌握的区分,实无必要。
三、再审检察建议制度的法律化
新法增加了再审检察建议的监督方式,是对抗诉制度的有益补充。新法规定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吸纳了各地检察机关多年实践经验和一直呼吁同级监督同级抗诉的要求。
再审检察建议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
(一)再审检察建议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监督力度。对法院而言,再审检察建议,其法律后果并无法律规定,与抗诉相比,显然属于软性监督,法院认为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再审与否,决定权完全取决于法院的态度,主动权在法院,监督力度大打折扣。
(二)再审检察建议有时没有达到缩短诉讼期间的目的。再审检察建议体现的是一种协商合作机制,延用至今。在司法实践中,检察院与法院的协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协商时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整个案件的诉讼周期。协商不成,检察机关又提请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缩短诉讼时间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
(三)再审检察建议有时会造成检、法两家法律上的颠倒错位。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而再审检察建议需与法院协商一致,法院接受再审建议,监督权才得以实施。也就是说监督建议必须得到被监督者的同意,才能发挥监督效果,这样一种监督方式,是否降低了检察院自身的法律地位?
四、执行监督的问题
新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