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文化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ocVIP

工程文化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程文化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oc

工程文化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摘要:本文介绍工程文化教育的相关概念、工程文化建设的内涵;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其在工程文化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中观维度,对工程文化教育育人模式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就如何在现有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体系等方面加入工程文化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程文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219-02   一、工程文化教育相关概念   1.工程、文化、教育概念。科学领域有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术、应用(工程)。将科学规律加以物化叫技术,将技术付诸应用叫工程[1]。因此,就狭义而言,工程是以某种设想的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将某个现有实体转化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过程。工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2]。   2.工程教育与工程文化教育。工程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由工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全面系统的影响,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社会活动过程,是培养工程人才的社会活动和学校教育[3]。而工程文化教育是指在实施工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进行工程文化知识与内涵的渗透,培养工程技术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进行工程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标准和思维方式的完善与提高,逐渐从注重外在因素转变为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实现工程文化教育的“内化于心、固化于行”的育人目的[4]。   二、工程文化教育的内涵建设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还有思维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精神教育(杨叔子院士语)。工程文化教育的内化包含六个方面:知识、思维、方法、制度、精神和实践。知识是工程文化教育的基础;思维是工程文化教育的关键,是发动机,是创新之源;方法是工程文化教育的根本,是通向实践的桥梁;制度是工程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种规范,是一种行为约束;精神是工程文化建设的灵魂;实践则是工程文化教育的创新之根[2]。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工程文化教育的内涵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应结合高校自身长期形成的文化特点和学科发展特色,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反复积淀、提炼和升华,而成为广大师生认同和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信念等。其要素包括:工程理念教育、专业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文化修养教育、人际环境教育。各要素之间相互衔接、互相影响。   三、工程文化教育育人模式的相关要素分析及实践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别敦荣教授认为,高等学校教育模式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种维度,其中中观维度形成多种教育要素,主要包括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建设、课程系统、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等[4]。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从中观维度,对工程文化教育育人模式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就如何在现有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体系等方面加入工程文化因素进行探讨。   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的先导,引导着办学定位及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精髓,指引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课程系统是核心,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实践环节是保障,是强化工程能力的落脚点。各要素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闭环系统,共同构建工程文化育人模式。   1.教育理念。受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教育实践强调“学以致用”,重视对专业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相对弱化了对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达,社会对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多元的价值选择,工科大学生的思想误区,市场经济对他们价值观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使得他们更不会“说话、办事”[5]。因此,工程文化教育的理念应当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融合。科学与人文一直是相互影响、互动、融合中辩证发展的,科学精神越来越多地包含人文情怀,人文精神也越来越多地以科学态度为前提。转变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的先导。   2.培养目标。在工程文化教育理念下,应将工程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在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使学生获得工程技术或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有创新精神、有电子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工程文化素质,满足社会需要的工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以及结合借鉴国际合作办学经验,吸取教学改革成果,形成文化育人培养特色。   3.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教育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