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礼生和王朝礼仪.pdf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的礼生和王朝礼仪.pdf

明清时期的礼生与王朝礼仪 刘永华 (厦门大学 历史系 福建 厦门361005) 摘要:本文以正史、政书、地方志等资料为基础,对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官僚体制中的仪式专 家——礼生及其与王朝礼仪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考察。文章认为,在中国古代的王朝礼仪中,礼生扮演着受 人忽视但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从属于太常寺系统,主要职能是准备祭品、赞相礼仪、唱读祭文,是引导 王朝礼仪的 “导演”。他们在以王朝礼仪为核心的儒教仪式中的地位,类似于道士在道教科仪,僧侣在佛 教科仪中的地位。本文详细分析了礼生与明清文庙释奠仪式之间的关系,认为礼生为整个礼仪过程,为主 祭官与神明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仪式框架,这个仪式框架是公开性的,并很容易被复制,这为王 朝礼仪向乡村社会的渗透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关键词: 明清;礼生;王朝礼仪;文庙释奠仪式 礼生,又称赞礼生、奉祀生、主礼生,是中国传统礼仪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仪式专家。 他们引导吉、嘉、宾、军、凶五礼,参与神明崇拜、祖先祭祀、婚嫁丧葬等礼仪实践,其 中尤在祭礼中最为突出。他们在礼仪中承担的职能,最为基本的是赞相礼仪。1 这一职能 让他们有别于道士、僧侣、乩童等其他类型的仪式专家。根据其职业身份,礼生大体可归 入两类:一类是职业性礼生,他们是由朝廷发给薪俸,以赞相礼仪为专职的礼生;另一类 是非职业性礼生,他们的本职工作并非礼生,但他们在某些礼仪中负赞相之责,也就是 说,这类礼生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角色,他们的身份则因职业而异。 学术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宗教礼仪史时,长期忽视对礼生及礼生与礼仪活动的关系的考 察。我们对佛教、道教相应的仪式专家与礼仪传统,对其社会经济地位及其在历史上的作 用,已进行了不少深入的探讨。相比之下,我们对礼生的了解,至今还是比较肤浅的,目 前仅有的几篇相关的论文,讨论的更多是礼生在中国当代而不是近代以前的状况,2 而且 基本上没有对礼生本身的源流进行梳理,这与礼生在传统礼仪生活中扮演的地位是不相称 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有必要考察礼生的源流,讨论他们在中国古代王朝礼仪和民 间礼仪中的地位,并通过与其他仪式专家进行比较,认识这种仪式专家的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正史、实录、政书、地方志等资料为基础,对明清时期礼生 与王朝礼仪的关系进行考察。3 本文关注的重点是梳理中国古代礼生的源流,考察明清礼 注:本文的研究与撰写得到了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2005 )与厦门大学预研基金(育题 课题类)的资助(2005 )。 1 梁章钜:《称谓录》(岳麓书社,1991 年)卷二十八第 384 页“礼生”条云:“今赞礼者为礼生”。清 代官修《六部成语·礼部成语》对“礼生”一词的解释是:“祭祀圣庙及先贤祠堂,在旁提倡(唱)起、 跪、叩首诸仪之员,曰礼生。”见内藤乾吉原校:《六部成语注解》(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90 页。可见,根据清人的定义,礼生的基本职能就是赞礼。根据礼生在礼仪中扮演的角色,他们有通 赞、引赞、亚赞、读赞等名色。 2 David Johnson, “Temple Festivals in Southeastern Shanxi: The Sai of Nashe Village and Big West Gate,” 《民 俗曲艺》第 91 期 (1993): 641-734; David Johnson, “‘Confucian’ Elements in the Great Temple Festivals of Southeastern Shanxi in Late Imperial China,” T’oung Pao 83 (1997): 126-161; 李丰楙:“礼生与道士:台湾民 间社会中礼仪实践的两个面向”,收入王秋桂、庄英章主编:《社会、民族与文化展演国际研讨会论文 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2001 年),第 331-364 页;庄孔韶: 《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 迁》(三联书店,2000 年),第 413-418 页;刘永华: “亦礼亦俗——晚清至民国闽西四保礼生的初步 分析”,《历史人类学学刊》第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