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出行成本对私车出行的影响解析.ppt
交通规划引导城市规划——优先发展公交、合理慢行交通覆盖、适度发展出租汽车,科学引导小汽车使用 * 出行成本对私车出行的影响 报告内容 Contents 1、交通需求及管理(TDM)简介 2、私车出行与出行成本的调查 3、出行成本对私车出行的影响分析 4、出行成本对私车出行的影响评述 5、总结 * 90年代的北京建国门立交桥 Beijing 1990s 2012年的北京建国门立交桥 Beijing 2012 90年代的上海延安路高架 Shanghai 1990s 2012年的上海延安路高架 Shanghai 2012 北京 广州 上海 交通拥堵呈现日益蔓延的趋势:东部 西部;特大、大城市 中小城市。 兰州 宜宾 贵阳 当前我国特大、大城市普遍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难题。 自行车出行比例每年下降1.9% 小汽车出行比例每年增长1.1-1.2% 公交出行比例每年增长0.5-1.1% 北京出行方式结构变化1986 - 2010 出行方式结构变化 北京Beijing 公共+轨道 出租汽车 小汽车 其他 42.8 10.9 42.8 3.6 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一、国外 美国最早提出了交通需求管理( 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 TDM)方法,新加坡才是最旱采用各种新技术进行TDM的国家,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1975年区域许可证(ALS)和1990年的机动车配额制。 英国在1997年工党执政后,才告别增加道路供给来满足需求的历史,开始执行以公交为导向,TDM为辅助的交通发展模式。 日本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还一直致力于通过TSM技术提高存量道路交通效率,自此之后便转向通过经济或技术手段推广TDM方法。 2005年,在英国召开的第二届“TDM政策的成与败”国际研讨会上,与会者认为,非经济措施对缓解交通拥堵没有明显影响,并且普遍认同和支持通过价格调整来推行TDM政策。 交通需求管理(TDM)简介 二、国内 国内于20世纪90年代才引入TDM理念。原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在1995年9月出台(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行动计划)),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控制城市机动车总量、控制道路使用权、进行TDM试点等措施。虽然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推行,但是自此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TDM 三、小结 从国外TDM实践与研究趋势来看,各大城市普遍认为,在TDM政策中经济措施是最奏效的。在国内,有关TDM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经验介绍和框架性应用建议,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有关TDM的实践多以行政措施为主,但效果都不甚理想。有鉴于此,本文将以中国私车交通需求为中心,期望通过对出行成本的研究,从经济视角提出具体的TDM政策安排。 为了深入分析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与出行成本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北京市开展了小汽车使用的意愿调查,通过对不同出行成本下小汽车使用者是否放弃小汽车出行的研究,力求找到不同出行成本水平下放弃使用小汽车的出行者比例,以及不同的停车收费政策下选择小汽车出行的比例,为停车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采用面访方法,在城八区停车场和停车场周边居民小区及公交站点分别进行.考虑北京市的不同区域的繁华程度和土地利用情况,有代表性的选择了核心区4个停车场,中心区6个停车场,城市发展新区1个停车场.针对小汽车使用者的问卷回收430份,针对全体出行者的问卷回收203份 私车出行与出行成本的调查 根据调查的数据,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出行成本与出行方式选择的相关性分析.本着通过政策手段调节交通结构,缓解交通拥堵,我们选取出行成本比(出行成本比=往返一次出行小汽车费用/往返一次出行公交车费用)为5,12,20,25和30五种情况,图3和图4是出行方式选择随出行成本比变化的总体交通效果,分出行时间比(出行时间比=往返一次出行小汽车时间/往返一次出行公交车时间)为1/5,1/3,1/1三种情况乏弃计. 分析结果: (1)出行成本比为12的情况,当出行时间比为1 /5时,转向公交(或PR)出行的仅为7 %-9%,可以认为,这样的出行成本比下,如果不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放弃使用小汽车转而使用公交(或者P R)出行的比例很少,对整个交通系统的调节作用不够明显. (2)出行成本比为20的情况,出行时间比为1 /5或者1 /3时,从小汽车转向公交(或PR)出行的比例相差不多,能够达到30%以上川}行时间比为1 /1时,从小汽车转向公交(或PR)出行的比例相差不多,能够达到41%以上;可以认为,出行成本比为20时,对整个交通系统的调节效果已经比较明显,即有40%左右的人放弃使用小汽车出 行,向公共交通转移. (3)出行成本比为25的情况,如果出行时间比为1/5,车令向公交出行的比例比出行成本比为20的情况下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