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用人群药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殊用人群药精要.ppt

3. 加强对药物作用的监护 抗心律失常药: 注意经常测量心率(脉搏)、心律及心电图。 抗高血压药: 注意测量血压。 降血糖药: 定时测量血糖、尿糖。 利尿药: 注意测血钾、钠、氯 * 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特点 服药的顺从性 * 4、如何提高老年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一、小儿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新生儿、婴儿和儿童是一个较模糊的说法,很难将其界限绝对划清,而且人的实际年龄与其功能年龄并非绝对相等。一般把从出生到1个月划为新生儿;1个月到1岁为婴儿;1岁到3岁为幼儿,3岁到12岁为儿童期。 小儿生理生化功能差异 生理生化功能 新生儿 婴儿 儿童 胃酸分泌 减小 正常 正常 胃排空时间 减慢 减慢 接近成人 肠活动能力 降低、不规则 增强 增强 胆道功能 未发育完全 已发育 已发育 肝酶活性 减低 正常 正常 血浆白蛋白 减少 正常 正常 肌肉血流量 减少 增加 增加 皮肤穿透力 增加 增加 正常 肾血流量 减少 增加 正常 菌丛 减少 正常 正常 吸收 (1)胃肠道吸收:儿童胃肠道处于发育阶段,从出生到成人几乎是连续变化的,出生第一个变化最明显,2-3岁才接近成人胃液PH值。此外,新生儿肠蠕动不规则,胆汁分泌功能不全,肠道中微生物对药物代谢作用,在新生儿成长过程中也有变化。上述因素均影响药物自胃肠道的吸收,改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皮肤吸收:儿童皮肤角化层薄,药物穿透性高,吸收多,局部外用时需注意潜在的危险性。脂溶性药物经皮吸收有很大差异,新生儿经皮吸收强,尤其当药物涂敷于表皮剥脱的皮肤上时。如长期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甚至可以抑制肾上腺皮质;甚至婴儿穿戴用樟脑丸保存的衣物时,部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可因萘经皮吸收,导致溶血性贫血的发生。 (3)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新生儿皮下脂肪少,注射容量有限,皮下注射不合适。 肌内注射:由于新生儿和婴儿骨骼较成人少,皮下脂肪也少,加之周围血管极不稳定,受刺激即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不适宜肌内注射给药。 静脉给药:吸收速度快,药效可靠,是危重病儿可靠的给药途径。 分布 新生儿、婴儿机体组成与成人有很大不同 水溶性药物婴儿的Vd比成人大,但少数药物如乙琥胺、洁霉素等相反,增加负荷量可获得与成人相同血药浓度。 婴幼儿脂肪含量低,脂溶性药物不能与之充分结合,分布容积小,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升高,这是新生儿容易出现药物中毒的原因。 同时婴幼儿脑占身体比例较成人大,而脑组织富含脂肪,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使脂溶性药物容易分布人脑,这是婴幼儿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代谢 新生儿药物代谢较慢,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达到成人水平,主要为葡萄糖醛酸化和N-去烷基途径的酶系统功能不全。 以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为例,则出生时,其活力只有成人的1%。因此许多依赖葡萄糖醛酸络合后消除解毒的药物易引起中毒。灰婴综合征即由于新生儿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氯霉素不能被代谢排出体外而引起血浓度增高,抑制细胞蛋白合成,氨基酸堆积中毒,表现为畏食、呕吐、腹胀、面色苍白、发绀、虚脱等。 肾排泄 肾排泄能力(单位体表面积)新生儿明显低于成人。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约10ml/(min.m2),2-4个月后达成人水平。 新生儿肾功能比成人低,因此影响所有经肾排泄的药物或活性代谢物的体内消除。利尿剂的作用与药物在肾组织中的浓度有关,因为6个月内婴儿药物的小管排泄达不到成人水平,因此,要达到最大的利尿效果,新生儿应比一般按年龄折算所需剂量要大得多。 小儿用药的特有反应 由于小儿的生理生化功能与药代动力学特征皆有别于成人,故某些药物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小儿的特有反应。 对药物有超敏反应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健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敏感,用吗啡可引起呼吸抑制;常规量的洋地黄即可出现中毒。对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能力差,过量的水杨酸盐可致酸中毒,应用氯丙嗪易诱发麻痹性肠梗阻,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长即可诱发胰腺炎。 部分药物易致新生儿溶血、黄疸和核黄疸 胎儿出生后2-3d出现生理性黄疸,大约2周自然消退。新生儿应用某些药物可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升高,加重黄疸,甚至诱发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安替比林、辛可芬等; 抗疟药:伯氨喹、奎宁等; 抗菌药:尤其是长效磺胺(如磺胺林)、呋喃妥因等; 高铁血红蛋白症 新生儿对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的药物极敏感 新生儿红细胞内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不足,致使亚铁血红蛋白易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新生儿红细胞内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和促酶活性低,不能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逆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