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病毒 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 (二)植物病毒 (三)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四)昆虫病毒 1、噬菌体的增殖 一般可分为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与裂解释放五步。 什么是烈性噬菌体? 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后,在细胞内增殖,凡短时间内导致寄主细胞裂解的叫烈性噬菌体或毒性噬菌体。T4噬菌体是一个典型的烈性噬菌体。 2、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或感染中心数。 方法:双层平板法 一步生长曲线实验最早由Ellis和Delbruck(1939)所设计。其基本步骤是: 1)用噬菌体的稀悬液去感染高浓度的宿主细胞,以保证每个细胞至多不超过一个噬菌体吸附。 2)经数分钟吸附后,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该噬菌体的抗血清,借以中和尚未吸附的噬菌体。 3)然后用保温的培养液稀释此混合液,同时可中止抗血清的作用。随即置于该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下培养。 4)在一定的时间内,每隔数分钟从混合悬液中取出一份试样,并作效价测定。 5)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 4、溶源性 ※某些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将自身基因组整合到细菌细胞染色体上,随寄主细胞分裂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因而被称作温和噬菌体。这种噬菌体与细菌共存的特性称为溶原性, 被侵染的细胞被称作溶原性细胞或溶原菌,整合到细菌细胞染色体上的病毒被称作前病毒或前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有三种: ①游离态:指成熟后被释放并有侵染性的游离噬菌体粒子; ②整合态:指整合在宿主核染色体上处于前噬菌体的状态(一种潜伏的形式) ③营养态:指前噬菌体经外界理化因子诱导后,脱离宿主核基因组而处于积极复制和装配的状态。 温和噬菌体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E.coli的λ、Mu-1、P1和P2噬菌体等。其中, λ噬菌体是研究最为透彻的一种温和噬菌体。 (2)免疫作用:前噬菌体基因还导致溶原性细菌对同类型噬菌体的侵染具有免疫作用,阻止携带与溶原性菌体所含的前噬菌体DNA相同的噬菌体的吸附和生物合成,但这种免疫作用不能阻止溶原菌被别种类型的温和噬菌体或烈性噬菌体所侵染。前噬菌体基因的表达可以产生一种λ阻遏蛋白,抑制该病毒自身在菌体内的复制。 (4)溶原性可以是可逆的:前噬菌体可以自发地或在外界刺激诱导下被激活,裂解寄主细胞,进入裂解途径。前噬菌体离开细菌基因组进入裂解途径的几率很低(约1/10000-1/100000)。 (二)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大部分属于ssRNA病毒,其基本形态有杆状、丝状和等轴对称的近球状二十面体,一般没有包膜。 植物患病毒病后,主要出现三类症状: ①因叶绿体被破坏或不能合成新的叶绿素,而引起花叶、黄化或红化等症状; ②植株发生矮化、丛枝或畸形等; ③形成枯斑或坏死等症状。 植物病毒的侵染途径 ◆通过因人为地或自然的机械损伤所形成的微伤口进入细胞;或者靠携带有病毒的媒介,主要靠是有吮吸式口器的昆虫取食将病毒带入细胞。 植物病毒一旦进入细胞后,增殖产生的子代病毒或病毒核酸可通过病毒编码的运动蛋白与胞间连丝的相互作用从受染细胞进入邻近细胞。 (三)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各种脊椎动物都广泛寄生着相应的病毒,但研究较多的是那些与人类健康、与畜禽家养脊椎动物疾病相关的那些病毒。已知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病毒超过300种,与其它脊椎动物有关的病毒超过900种。人类传染病约有70-80%是由病毒所引起。脊椎动物病毒根据其核酸类型可分为dsDNA病毒、ssDNA病毒、dsRNA病毒和ssRNA病毒;有的衣壳外含包膜,有的不含包膜;有的病毒包膜外还含有刺突。 (四)昆虫病毒 ◆大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包涵体。由于昆虫病毒的包涵体在显微镜下一般均呈多角状,因此称为多角体。 多角体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①外形呈多角、多面体; ②大小一般在0.5~10μm间,多数约3μm; ③成分为碱溶性结晶蛋白; ④其内包裹着数目不等的病毒粒子; ⑤具有保护病毒粒子抵御不良环境的功能; ⑥可在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形成。 第二节 亚病毒 什么是亚病毒? 什么是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有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该名词最早是由Lwoff提出(1981年)。 一、类病毒 类病毒:只含有RNA一种化学组分、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病原体. 1、发现:?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PSTD)最早是在美国发现的,它可使马铃薯减产20~70%。我国在黑龙江省发现。 1967~1971年在美国工作的瑞士学者Diener发现,患PSTD的块茎抽提物经超离心和凝胶电泳后,出现一条比一般病毒分子更小的10S的区带。经一系列试验后,证明它是一个没有衣壳包裹的RNA分子,经过电镜观察,发现它是一条长50nm的棒形闭合环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