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精要.pptVIP

第三章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精要.ppt

假单胞菌属是假单胞菌科的模式属。 严格好气性,代谢为呼吸型。无芽孢。 植病细菌有一半属于此属,主要引起叶斑、腐烂和萎蔫等症。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桑疫病等。 现已分离出噬酸菌属、布克氏菌属、劳尔氏菌属。 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黄单胞菌属是薄壁菌门一个成员。 严格好气性,代谢为呼吸型。 黄单胞菌属的成员都是植物病原菌,模式种是野油菜黄单胞菌。俗称甘蓝黑腐病菌,还可引起辣椒细菌性疮痂病。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5.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可侵害5种茄属植物,如马铃薯环腐病。 病菌大多借切刀的伤口传染,病株维管束组织被破坏,横切可见环状维管束组织坏死并充满黄白色菌脓,稍加挤压,薯块即沿环状的维管束内外分离,故称环腐病。 6.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 厚壁菌门 四、植物病原细菌的侵染传播与病害诊断 植物病原细菌不能直接侵入植物 1. 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孔、蜜腺。强寄生性细菌 2. 各种伤口,弱寄生性细菌、强寄生性细菌 自然伤口:风雨、冰雹、冻害、昆虫 人为伤口:耕作、施肥、嫁接、收获、运输 3. 从自然孔口侵入的细菌一般都能从伤口侵入,能从伤口侵入的细菌不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一)、植物病原细菌侵染途径 (一)、植物病原细菌侵染途径 4. 引致叶斑病的细菌一般是从自然孔口侵入,如假单胞杆菌属和黄单胞杆菌属的细菌。 5. 引致萎蔫、腐烂和瘤肿的细菌则多半是从伤口侵入,如棒形杆菌属、欧氏杆菌属和土壤杆菌属的细菌。 1.雨水 最主要传播途径。 2.昆虫介体。 3.工具传播。 (二)、植物病原细菌的传播 1. 症状识别:发病植物表现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等,变色的较少。病部常呈水浸状、有菌脓、菌痂、流胶。腐烂型病部往往有恶臭味。 2. 显微镜检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称为喷菌现象(bacteria exudation,BE) 。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病害和其它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三)、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已知约有300中植物发生菌原体病害,如桑萎缩病、枣疯病、苹果缩果病、梨衰退病、水稻黄矮病、甘薯丛枝病、泡桐丛枝病和椰子死亡黄化病等。 属于原核生物界无壁菌门(软壁菌门)柔膜菌纲。 植物菌原体包括植原体属和螺原体属 第二部分 植物菌原体 一、菌原体的基本特性 1. 无细胞壁,只有单位膜。 2. 螺原体可以人工培养,在培养基上形成“荷包蛋”状菌落。 3. 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对青霉素和链霉素不敏感,因无细胞壁。 4. 引致黄化、矮缩、丛生、小叶、花变叶等症状。 5. 必须依赖昆虫介体传播。叶蝉和飞虱等刺吸式口器是主要媒介。 二、菌原体的主要类群 1.螺原体属(Spiroplasma):菌体的基本形态为螺旋形,主要寄主是双子叶植物和昆虫。如柑桔僵化病和蜜蜂的爬蜂病等都是螺原体侵染所致。 叶蝉是传染螺原体的媒介昆虫,从吸食到传染必须经2—3周的循回期,潜育期约4—6周。螺原体也可以在多年生宿主假高梁的体内越冬存活,也可在介体叶蝉体内越冬。 二、菌原体的主要类群 2.植原体属(Phytoplasma):菌体的基本形态为圆球形或椭圆形。目前还不能在离体条件下培养它们。日本学者土居养二(Doi,Y)首先从桑萎缩病病组织切片中发现了病原体,称之为类菌原体(MLO),传播介体是桑菱纹叶蝉。在国内,除桑萎缩病外,还有枣疯病、泡桐丛枝病、水稻黄矮病、水稻橙叶病和甘薯丛枝病等,亦是由这类菌原体侵染所致。 三、植物菌原体病害的诊断 (一)症状识别:病株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小而黄化。是诊断的关键。 (二)分离培养与侵染性试验 螺原体己可以分离培养。 对于植原体病害,可采用菟丝子介体接种作桥梁接种传染到长春花上作鉴定的办法,证明其有无侵染性。 作业与思考题 1、解释名词:革兰氏染色反应、芽孢、荚膜、喷菌现象 2、植物病原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分类地位是怎样的,如何繁殖?其遗传物质有哪两类? 3、如何诊断植物细菌病害?什么药剂最有效? 4、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途径有哪些? 5、植物病原细菌主要有哪几个属?各有什么特征?其代表病害有哪些? 6、植物菌原体有哪几类?如何诊断植物菌原体病害?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教学目的任务: 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主要类群及引起的代表病害,为学习各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点:病原原核生物的形态特点、主要类群及引起的代表病害。 难点:生物学特性。 课型:新授课。 教法:课堂讲授。 教具: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提问、复习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