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十六章血液和造血功能药物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六章血液和造血功能药物精要.ppt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Drugs with Actions on Blood and Hematopoisis 1.抗凝血药 凝血因子及凝血过程 抗凝血药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及香豆素类 2.纤维蛋白溶解药与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 (1)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尿激酶、阿尼普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2)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氨甲苯酸 3. 促凝血药:维生素K 4. 抗贫血药及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1)抗贫血药:铁剂、叶酸、维生素B12 (2)造血细胞生长因子:红细胞生成素、非格司亭、沙格司亭 5. 血容量扩充药:右旋糖酐 6.抗血小板药 (1)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 环氧酶抑制药-阿司匹林 TXA2合酶抑制药和TXA2受体阻断药 磷酸二酯酶抑制药:双嘧达莫 (2)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药物:噻氯匹定 (3)凝血酶抑制药:阿加曲班 (4)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药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抗凝血药肝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低分子量肝素、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熟悉:香豆素类、阿尼普酶、氨甲苯酸、利多格 雷、双嘧达莫、噻氯匹定、水蛭素、维生素 K、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红细胞生成 素、非格司亭、沙格司亭及右旋糖酐的药理 作用与临床应用。 了解:阿加曲班及凝血酶的作用与应用。贫血的原因及治疗药物。 第一节 抗凝血药 一、血液凝固与凝血因子 血液凝固因子和同义名 因子 同义名 Ⅰ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Ⅱ 凝血酶原(prothrombin) Ⅲ 组织凝血激酶(tissue thromboplastin) Ⅳ Ca2+ Ⅴ 前加速素(proaccelerin) Ⅶ 前转变素(proconvertin) Ⅷ 抗血友病因子(antihemophilic factor, AHF) Ⅹ Struart-Prower factor Ⅺ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plasma thromboplastin antecedent, PTA) Ⅻ 接触因子(hageman factor) ⅩⅢ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ibrin-stabilizing factor) 血液凝固是由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质的有限水解活化过程。已知的凝血因子有13个,均为蛋白质。血液凝固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因子Ⅹ被激活为因子Ⅹa;第二阶段凝血酶原被激活为凝血酶;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和Ca2+参与下转为纤维蛋白。 按瀑布学说,凝血有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通路。内源性通路是指完全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逐步使因子Ⅹ激活,从而发生凝血;外源性通路指被损伤的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Ⅲ所发动的凝血通路。 血浆中存在的抗凝血物质较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和肝素。此外,还有十余种抗凝蛋白质,如蛋白C、蛋白S、血栓调节蛋白、肝素辅助因子、组织因子通路抑制剂等。 肝素 【体内过程】 肝素是带大量阴电荷的大分子,不易通过生物膜,口服不被吸收,常静脉注射给药。 【药理作用】 在体内、体外肝素均有强大抗凝作用,静脉注射后,抗凝作用立即发生,可灭活多种凝血因子。 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依赖于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肝素分子与AT-Ⅲ结合后,使AT-Ⅲ构型改变,活性部位充分暴露,并迅速与因子Ⅱa、Ⅹa、Ⅸa 、Ⅺa、Ka、纤溶酶等结合,并抑制这些因子。抗凝作用外,肝素还具有: ①使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酯酶,水解血中乳糜微粒和VLDL发挥调血脂作用 ②抑制炎症介质活性和炎症细胞活动,呈现抗炎作用 ③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抗血管内膜增生等作用 ④抑制血小板聚集,这可能是继发于抑制凝血酶的结果 (凝血酶促进血小板聚集) 【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3.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脉术后血栓形成。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