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杨木雕与细纹刻纸生存现状调查
课题研究时间:2006年10月-2007年4月
温州第八中学 高一(2)班
指导师:林元龙
课题组成员:周书剑(组长,执笔).郑皓嵘(制作课件,演示课件). 徐天然(收集、整理资料).叶醒 (撰写调查报及论文).姜盛 (收集资料,摄影).陈亮 (采访,撰写感想心得).周迪克(负责调查问卷)
「课题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乐清市的民间手工艺中,有两把刻刀特别出名:一把刻出了扬名海内的黄杨木雕;一把刻出了“中国一绝”的细纹刻纸。1840)前后所作太上老君像,是近代温州黄杨木雕第一件传世作品;晚清艺人朱子常,改进黄杨木雕技艺,使成为独立的案头艺术品;建国后,黄杨木雕发展迅速,技艺进一步提高,除单人立体圆雕外,还发展了拼雕、群雕技术,把传统浮雕和圆雕巧妙结合在一起。
②古朴典雅艺术。黄杨木质地坚韧,表面光洁,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彩黄亮。黄杨木经精雕细刻磨光后能同象牙雕相媲美特别是随着年代的久远,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美观、别具特色。艺人风格各异,有的注重简洁、朴实、传神,艺术手法比较写实有的擅长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镂雕技法有的作品空灵剔透,雅致美观构思草图、塑制泥稿、选用木料,操作粗坯、镂雕实坯、精心修细、擦砂磨光、细刻发纹、打腊上光、配合脚盆等十多道工序。上世纪80年代后期,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开始崛起“机器赚钱”和“手工赚钱”之间的巨大差距开始彰显,手工艺的生存环境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许多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技工纷纷流向电器行业随着员工的流失,不久,乐清黄杨艺雕厂的厂房、乐清特艺雕刻厂的厂房,也都变成了低压电器行业的厂房或商店。“三少”:数量少、知名少、从业人员少“两小”:经济总量小、规模小“一弱”:市场竞争力弱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科学的保护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许多独门技艺人亡艺绝王笃芳说“其实,这也容易理解,因为学习黄杨木雕技艺需要几年的时间,20岁左右年轻人在学习期间如果连自己的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怎么会安心去学习木雕技艺。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看到这一问题,对于大师所带的学徒,要给予一定的资助,让年轻人能安心学习。这样,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就有了更扎实的基础。”大量珍贵实物资料难以得到妥善保护,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乐清黄杨木雕的材料来源出现危机个体作坊分散,难以产生影响。特色技艺抢救、保护普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通过对传承人的资助扶持和鼓励,建立民间文化传承机制。定期举办民间文化艺术节,举行展示、展览、交流活动等,对优秀的民间文化进行宣传、弘扬和振兴。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民间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民间文化融入现代日常生活。把当代艺术吸收进来,让传统的民间艺术符合当代审美观念,使民间艺术获得新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创新,走向市场。“中国一绝”民间工艺美术的奇葩你能想象,在一平方厘米的纸上下刀百余次,细如发丝并条条相连不断吗?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看到乐清的寺前村农民刻制的细纹刻纸《熊猫》、《骏马》后,就感到不可思议——手工怎么能刻出如此精细的图案?传承多年的乐清细纹刻纸以其细如发丝的细腻剪法,终成民间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稳、准、巧”,“刻”法“圆、尖、方、缺、线”,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艺术境界。
2、生存现状:有的时候,普查员千辛万苦地联系好人,要去采风,但因事一耽搁,择日再去时,那个年迈的惟一传人却已经离开了人世,一项民间艺术也就这样永远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如果有人对木雕感兴趣,且愿意承受其间的孤独与枯燥,我怎么不愿意教呢?如果搞工艺美术能成为一种生存之道,就不存在失传的问题了老艺人林邦栋年已花甲的刻纸艺人余忠惠介绍说,一幅细纹刻纸作品,需要刻几十万刀,往往须经月余才能完成,且不允许有一刀失误。一般初学者要练上三四年才有一定的功底,但价值回报却不高,甚至不足以糊口,以致目前乐清的细纹刻纸艺人不到百人,高手更少,且大多年岁已高,寻找接班人已是迫在眉睫。20世纪70年代红火,80年代衰落,90年代消失东山再起,从“死去”到“活来”。传承者后继乏人目前乐清能制作首饰龙和细纹刻纸的老艺人,只有刚刚被国家授予中国十大神剪称号的78岁老艺人林邦栋一人,他是乐清细纹刻纸的代表人物。在商品经济冲击下,中国一绝的细纹刻纸手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从业人员只有五六人,且年龄普遍偏大。细纹刻纸手工艺的效益不能在短期凸显西方强势文化的进入和现代化、城市进程化日益加快,其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