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勤于动脑启发创造
勤于动脑启发创造——生物课堂上的创新思维培养一例
赵心红
全社会都在呼唤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加强,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则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启发学生的创造性。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观察、实验和思维等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进能力培养的内容是摆在每个中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在给初一学生讲授“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一节时,做了以知识为载体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剖析开来,与大家交流。 1 提出问题,教给学生思维 呼吸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人的呼吸作用学生都知道,而植物的呼吸作用他们就难以理解了,既看不见又摸不着。那怎么才能证明植物有呼吸作用呢?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动脑思考,充分发表意见。他们想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甚至很幼稚,不过没关 系,我引导学生一一进行分析、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然后顺着较为合理的思路,教给学生怎样思维才能简化问题、解决问题。如有的学生建议把植物放入水中,若冒气泡则可以证明。窗台上正好有天竺葵,我问学生这么大的一盆花如何放进烧杯呢? 学生便想到折一小枝放进去,这样做了,结果并没冒气泡,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与学生商量:另换一枝,看看行不行?再折下来吗? 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这时学生就想到了可以把枝叶压弯进水里,这样既做了实验还没损伤植物,又试一次,还是没有气泡,看来这 个办法不行。尽管如此,但这个学生的思路还是不错的,知道从气体的角度来考虑,这一点应给予肯定,并接着加以引导,植物如果进行呼吸作用和人应该是一样的,也吸入氧,放出二氧化碳,这样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气体成分的变化,即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如果能证明氧气确实少了,二氧化碳确实多了,那么,就可以证明植物有呼吸作用了。这样,检测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转变成了测定气体成分的变化。教给学生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具体的问题来解决。 2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思维 确定了研究思路以后,继续跟学生一起探讨,实验怎么设计呢?这个特定的空间是什么样的?室外行不行?引导学生分析室外环境大,干扰因素太多,不好控制。我们的教室行不行?学生互相讨论,比较看法,觉得教室空间也不小,又有门窗与外界相通,还是 不行,得用小容器。这时我出示一个广口瓶,问学生可以吗?他们一致回答还应该在瓶口盖上盖才行。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思维, 让他们渐渐地明白在密封的小容器里氧气的减少和二氧化碳的增多都相对明显易测的道理。接下来继续讨论实验材料的选择,显然,一棵完整的植物不妥,不易放入小容器中,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应该用它的局部或某一小器官来做,经过大家的筛选,认为种子比较合适。这时老师拿出干大豆种子问学生可以测吗?有的学生说可以,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不行,理由是前面“种子”一章中曾 经提过干种子生命力低,那它的呼吸作用肯定也弱,气体成分变化不明显就不好测,而萌发种子生命力旺盛,呼吸作用肯定也强,气体成分变化明显才易测,所以应该用萌发的种子。学生的分析很有道理,那怎么让种子萌发呢?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这 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在前面他们都做过种子萌发的实验。最后,我提醒大家设一个对照组,即同时也用干种子作对照会更有说服力。 3规范操作,完善学生思维 有些学生做实验时考虑问题不全面,有欠缺,老师若能及时地给予点拨指导,规范操作,则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更完善,从而更好地掌握实验方法。如在验证氧气减少的实验中,有的组按空瓶、盛干种子的瓶、盛萌发种子的瓶的顺序将蜡烛依次放入,实验很快做成功了,而有的组就不知道考虑顺序,一上来就把蜡烛放入盛萌发种子的瓶里,火马上熄灭了,他还得再点一次再试,做得慢了。在这里我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快慢的原因,然后总结:做实验要统筹安排,有顺序,讲效率,像前面的同学那样,既做成了实验,又节省了时间和火柴。本来实验的顺序老师是可以先告诉他们的,但没有这样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摸索,在摸索的过程中,尤其是失败以后,学生会更深入地思考,找出问题和不足,以便下一步做得更好。由于经验是学生自己得出的,所以他们记得会更牢,这在后面的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后面的实验是用烫死过的油菜叶和鲜活的油菜叶作对照,我同样没讲实验顺序,但几乎所有的组都考虑到了放蜡烛应按死叶、活叶的顺序进行。不过,有的组又出现了新问题,只想到了放蜡烛要有顺序,却没考虑测定氧气减少和二氧化碳增多谁先谁后的顺序(同一个盛油菜叶的瓶,既要测氧气的变化又要测二氧化碳的变化),结果 先做了测定二氧化碳的实验,倒入的水差不多已将瓶子灌满了,再做氧气时蜡烛就没法放进去了,实验只做成了一半。这时,我仍然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原因,然后再归纳:每个实验都有一定的程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