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乡村座谈会上的讲话构建和谐演讲稿.docVIP

在新乡村座谈会上的讲话构建和谐演讲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新乡村座谈会上的讲话构建和谐演讲稿 一、意义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在深层次上有两个重大意义: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就是把农业和乡村工作放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促进乡村的小康和农业现代化,这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中国之所以提高出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年连续三个涉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让我们体会到中央对“三农”工作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年的《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最重要的政策内容是:“两减免”、“三补贴”,其目的是利用公共财政工具“少取多予”来减轻农民负担、促农增收。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中的重要政策都围绕着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文件着眼长远,希望以促进农业增效的方式来带动农民切实增收。年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直指 年 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文件提出乡村综合改革和体制改革的长期规划】。从中可以看出,年两个文件都旨在以促农增收为途径来让农民满意,区别是前者突出了短期效果、直接效果,后者更着眼于长期打算。年的文件与前两年不同,不再抓着农民增收一点不放【因一方面乡村人口基数过于庞大,无论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外出务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获得收入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单纯靠中央财政来增加支农投入,难度也很大】,而是从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乡村综合改革等长期规划入手。 而对于我们海峡西岸经济经济区来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更是有着特殊意义。因为目前东部沿海与西北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新乡村建设差距是较大的,而且呈越拉越大的趋势。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在从人均GDP上比:年全省人均GDP为16415元,而山区仅为9247元,也就是说,年山区的人均GDP已落后全省平均七年,与沿海比的话就落后更多了。城镇化水平上的差距。沿海基本都达到46%以上,而山区在20%左右。农民收入上的差距大。年沿海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大概是5000多元,而山区大概是3000多元。所以,具体分析我省状况,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西北部山区应是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而从建设的整体规划布局来看,“两冀”(一冀和一冀)也是建设必须突破的难点。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势必强调各级公共财政加大对山区欠发达地方的支持力度。新乡村建设资金的分配、建设项目安排都将向这些地方倾斜,这样必然激发西北部山区的快速发展,也就是的两冀的发展,从而有力地推进“”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二、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来看,社会主义新乡村最突出的问题是“钱、人、地” 钱从那里来。新乡村建设需要政府大量的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山区县市收入普遍很低,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运转,有的甚至负债运转,基本无力加大对新乡村建设的投入。比如我县,今年建设试点村42个,县财就需补助经费1500万左右。而目前,资金运作有三个方面突出问题,不利于乡村发展:其一,金融资金向工业集中。据我县金融部门统计,5月底贷款余额15.45亿元,而用于农业贷款的只有5.6亿元,仅占1/3。而农业贷款大都是乡村信用社放贷,商业银行的农业贷款只有300多万元。其二是政府公共产品投入向城市集中。城市的道路、路灯、公共娱乐设施全部由政府负责,而乡村建设则需农民共同承担。这几年,虽然政府加大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力度,比如,省出台扶持乡村公路硬化改造政策,但由于山区公路成本高,实施起来,农民还是要承担一定的负担。事实上,财政对乡村的投入远远不及城市,甚至只占城市的“零头”。三是投资主体乏力。目前,乡镇、村收入普遍很低。如我县,大部分乡镇经济十分薄弱,只能靠转移支付或靠争取上级补助维持正常运转,而大部分的行政村是经济“空壳村”,也基本上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运转,有的甚至负债运转,基本无力加大对新乡村建设的投入;从农民这个角度看,务工收入较高且较稳定的农民,不少已在城镇购房,仍居住在乡村、从事务农的这一部分农民收入偏低,只有3000元左右,在温饱线边沿,无力投入新乡村建设。 人往那里 。山区由于人多地少,乡村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寻找出路。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减少农民。出路在哪里?必须向非农产业转移。继续只念“粮烟猪”老三篇,“提篮小卖”,只能解决温饱;要想富裕奔小康,除了个别种养能手外,必须走出农田,从事二三产业。比如我县,从收入情况看,县内务工收入一般在800--1300元之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