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经济学 主讲人 厉昌习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联系方式 Phone Number: 8249200(o) Mobile Phone: E-mail Address: li-changxi@163.com 本部 文理大楼1019 农业经济管理系 参考书目 (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美)萨克斯、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美)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第二版 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袁志刚, 欧阳明著,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 政府4万亿扩大内需的投资 五年前的1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和现在一样吗 国家为什么要调整人民币汇率 国家为什么鼓励出口 大学生为什么要选专业 主要内容 1.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观经济学的关系 1.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3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1.4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5 本书的体系安排 1.6 学习的方法、目的和意义 1.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观经济学的关系 一、微观经济学的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的对象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 微观经济学的对象 (一)经济学的对象 (二)微观经济学的对象 (一)经济学的对象 1.资源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2.选择 正是由于这种稀缺性,因此就产生了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欲望的所谓选择问题。 (1)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即采用什么生产方法。 (3)为谁生产。被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3.资源配置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也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经济学是为解决稀缺性问题而产生的,因此,经济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现代经济学更多地讲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二)微观经济学对象 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的基本假设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是以如下三个基本假设条件为前提的: 3.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厂商均衡理论 收入分配理论 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 二、宏观经济学的对象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是由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R·费瑞希(R·Frisch)在1933年提出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古典经济理论的特点: 第一,以经济增长为宏观经济,以至整个经济学的中心。理论与政策的分析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 第二,以价值理论为基础。有关价值决定问题的论述是分析所有经济问题的基础。但在有关是劳动决定价值还是生产成本等其他因素决定价值上却有不同的看法。 第三,所用的宏观分析方法是一种总体分析,而不是以后广泛使用的均衡分析方法。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或者不存在着资源的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 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就意味着在现行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愿意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工作。换言之,经济总是接近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依据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如果允许调整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将该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萨伊法则 利率灵活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