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溶 剂 萃 取 Solvent Extraction 当含有生化物质的溶液与互不相溶的第二相接触时,生化物质倾向于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当条件选择得恰当时,所需提取的生化物质就会有选择性地发生转移,集中到一相中,而原来溶液中所混有的其它杂质(如中间代谢产物、杂蛋白等)分配在另一相中,这样就能达到某种程度的提纯和浓缩。 溶剂萃取是石化、冶金等工业常用的分离提取技术; 在生物产物中,可用于有机酸、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和生物碱等生物小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萃取的基本概念 料液:在溶剂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 溶质:其中欲提取的物质; 萃取剂: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 萃取液:经接触分离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得到的溶液; 萃余液:被萃取出溶质的料液;。 萃取 : 溶质从料液转移到萃取剂的过程。 反萃取:溶质从萃取剂转移到反萃剂的过程。 在完成萃取操作后,为进一步纯化目标产物或便于下一步分离操作的实施,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操作就称为反萃取(Back extraction) 物理萃取和化学萃取:物理萃取的理论基础是分配定律,而化学萃取服从相律及一般化学反应的平衡定律。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 分配定律 3萃取方式和过程计算(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和多级逆流萃取) 4 乳化和去乳化 1 概述 萃取的概念及应用 溶剂萃取,又称液液萃取,是一种利用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料液和萃取剂)分配特性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过程。 1 概述 优点 选择性;能与其他需要的纯化步骤相配合使用; 相转移可减少降解引起的产品损失; 可从潜伏的降解过程中分离产物; 适用于不同规模; 传质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易实现自动化控制; 实验室液液萃取过程 操作流程 1.萃取剂和含有组分(或多组分)的料液混合接触,进行萃取,溶质从料液转移到萃取剂中; 2.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相并回收溶剂; 3.萃余液(残液)脱溶剂。其中离开液-液萃取器的萃取剂相称为萃取液;经萃取剂相接触后离开的料液相称为萃余液(残液)。 1.1 应用 溶剂萃取在生物产品方面的典型应用 从发酵培养液中萃取产物; 从生物反应液或生物转化液中萃取产物; 分子量决定萃取技术 小分子类 1000; * 大分子类 1000; 生物质的萃取与传统萃取的比较 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多组分特性; 传质速率; 相分离性能;瓶颈 产物的不稳定性; 与时间有关的过程行为 2 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 左图表示互不相溶的两个液相,上相(密度较小)为萃取剂(萃取相),下相(密度较大)为料液(料液相),两相之间以一界面接触。在相间浓度差的作用下,料液中的溶质向萃取相扩散,溶质浓度不断降低,而萃取相中溶质浓度不断升高。 2.1 分配定律 萃取是一种扩散分离操作,不同溶质在两相中分配平衡的差异是实现萃取分离的主要因素。 分配定律即溶质的分配平衡规律,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分布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达到平衡后,它在两相中的平衡浓度之比为一常数K0。 K0 = X / Y=c1/c2=萃取相浓度/萃余相浓度 K0称为分配系数。 2.1 分配定律 如果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根据热力学理论,在恒温恒压下溶质在两相中的化学位(μ)必须相等,即μ1=μ2 。 化学位是溶质活度的函数,与溶质活度的关系为 适用条件:稀溶液;溶质对溶剂的互溶没有影响;同一分子类型,不发生缔合或离解; 2.2 萃取过程取决于溶剂的特性 2.2.1 萃取溶剂的选择 利用溶解度参数指导溶剂的选择 lnK0= f (δH,δ L, δA) 根据”相似相溶”的规律选择溶剂 介电常数 化合物摩尔极化程度的量度 3 水相条件的影响 pH 温度 盐析 带溶剂 带溶剂:能和欲提取的生物物质形成复合物,而易溶于溶剂中,且此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又要容易分解。 4 乳化和去乳化 在萃取过程中,由于剧烈振荡等原因,可能出现乳浊液现象,造成分层困难影响萃取效果。实际发酵产物的萃取操作中常发生乳化现象。 乳化即一种液体以细小液滴(分散相)的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连续相)中的现象。 产生乳化后使有机相和水相分层困难,出现两种夹带: ①发酵废液(萃余液)中夹带有机溶剂(萃取液)微滴,使目标产物受到损失; ②有机溶剂(萃取相)中夹带发酵液(萃余液),给后处理操作带来闲难 4.1 乳化和去乳化的本质是表面现象 主要原因是发酵液中存在的蛋白质相固体颗粒等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有机溶剂(油)和水的表面张力降低,油或水易于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水相或油相中。 油滴分散于水相称为水包油型或O/W(oil in water)型乳浊液,而水相分散于油相称为油包水型或W/O(water in oil)型乳浊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