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doc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汇编: 文学发展简况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的观念,经由中世纪文学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补充:其中所表现出的对上帝的崇拜,一方面表现出人对人性本质之追寻趋向于理性的和精神的境界,这是人对自身理解上的一种进步与升华;另一方面对上帝的崇拜又表现了人对自身之原始生命力和个体生命价值的一种压制,是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萎缩,是对古希腊-罗马的世俗人本意识的排斥。);b 希伯来的神话世界是一神的,是神化的人,是人向神的提升,人的主体性的萎缩。上帝几乎没有人的原欲,而仅仅代表人的原欲的对立面——理性,真善美皆集于上帝一身,因而人永远有罪;c 其文化内质呈“神——理性——人”三位一体之势,它是宗教理性型的,体现的是宗教人本意识。 进程二:中世纪文学(公元4世纪-15世纪) 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发展时期。当世俗教会把基督教精神推向极端之后,人性遭到严重的压抑,上帝就成了人的异己力量。宗教人本意识开始蜕变为神本意识,原始基督教对人性本质的理性追求最终走向了对人性的扼杀。对新文化模式的追寻就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进程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4世纪-17世纪) 由于到了中世纪晚期,教会使基督教走向极端,上帝成了人性的反动,一些人文主义者就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向它发起攻击,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形成冲撞之势,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它以人为本、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个性自由反禁欲主义。但人文主义绝不只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单一延续与继承,更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它同时又吸收了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原始基督教和《圣经》本身所倡导的仁爱、忍让、宽恕等博爱思想,体现的是宗教人本意识,它与中世纪教会宣扬的教义不能同日而语。 虽然带来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对个性自由的片面追求造成了人道德水准的下降与社会混乱。 进程四:古典主义文学(17世纪的主潮) 16-17世纪,西欧一些国家相继爆发内战和宗教战争,“自由”与混乱相伴的社会现实使人们意识到理性、秩序的重要性。牛顿、哥白尼、莱布尼兹等的自然科学成果告诉人们宇宙是井然有序的,因而人类社会也应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在宗教信仰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之际,人们希望专制君王承担起拯救人类的大业,给社会以理性与规范。从此意义上说,16、17世纪的王权崇拜与专制主义也具有人的解放意义。(注:①人文主义和古典主义都崇尚“古典”,但前者侧重于古希腊,后者则倾向于古罗马的政治、国家、集权理念,并且热衷于表现政治意识。 ②古典主义文学所肯定与颂扬的主要是理性意义上的“人”,而这里的“理性”等同于“政治理性”。)古典主义文学通过对古罗马的崇尚,歌颂了从神权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人自己,这正好是对人文主义文学之“人”的解放主题的延伸,是从另一条道路上延伸了文艺复兴运动。 但是,当人们主动把自己的自然权利交给国王与专制制度时,绝大多数人的主体能动性与个性自由就随之消隐了,作为个体的人依然处于个性缺失、自我缺失的状态,这正为启蒙运动留下了解放的空间。 进程五:启蒙运动(18世纪) 虽然启蒙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但启蒙文学的“理性”是从“自然法则”角度提出的人的天然拥有的全部知性能力,它可以帮助人不凭借任何外在的权威与力量去认识真理;它肯定人的理智的同时又肯定人的天然情感的合理性,所以,启蒙文学肯定理性的力量也就是肯定个体的人的力量,张扬理性也即张扬人的个性。 但正如康德所验证的那样,人的自然欲求与社会道德律令之间处于二律背反的永恒矛盾之中,因而人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 进程六: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的欧洲完成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过渡,资本主义新的政治经济制度打碎了原有社会结构,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强烈的竞争观念支配下,物欲的无限膨胀,人们的相互关系失去了道德义务感和情感特征,资本主义的出现一方面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给人带来了一定自由、解放和物质富裕,但另一方面又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恶化,新的文明给人带来了新的束缚,尤其是物的束缚,使人的自由得而复失。所以就在资本主义文明下理性主义高涨的时候,一场新的反叛已在聚集力量。 这种反叛最早来自卢梭的“返归自然”,是后来浪漫主义文学之滥觞;其次还有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的年轻人谴责理性主义把感性的自发性、人的个性、天才的灵感从属于冰冷的理性化规则和不自然的趣味。最终到18世纪末1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t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