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固涩剂要点.ppt
组成:以收涩药为主; 作用:收敛固涩; 治证:气、血、精、津滑脱耗散之证。? 属十剂中“涩可固脱”的涩剂。 阳气虚衰 主因 使用注意 ⑴根据气血、阴阳、精气、津液耗伤程度的不同,配伍相应的补益药,以标本兼顾。 ⑵元气大虚,亡阳欲脱所致的大汗淋漓、小便失禁或崩中不止,应急用大剂参附之类回阳固脱,非单纯固涩所能治疗。 ⑶凡外邪未去者不宜使用。 ⑷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火扰遗泄,热痢初起,伤食泄泻,实热崩带等,均非本类方剂之所宜。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4、现代运用: 病后、手术后及产后自汗、盗汗,属卫外不固,阴液外泄者。 5、类方比较: 牡蛎散——玉屏风散 真人养脏汤 【方解】 ? 君:罂粟壳 ─ 涩肠止泻 臣:肉豆蔻 ─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诃子 ─ 涩肠止泻。 佐:人参、白术 ─ 益气健脾 当归、白芍 ─ 养血和血(芍兼缓急止痛) 肉桂 ─ 温补脾肾,散寒止痛 木香 ─ 理气醒脾,止痛 桑 螵 蛸 散 缩 泉 丸 固 冲 汤 配伍特点 众多敛涩药固涩滑脱为主,配伍补气药以助固摄为辅,意在急则治标; 大量收涩止血药配伍小量化瘀止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 易 黄 汤 《傅青主女科》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固涩剂?其立法与组方与补益剂有何异同? 2、牡蛎散、玉屏风散和桂枝汤均可用于表虚自汗,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3、试分析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的组方配伍特点,二方功效与主治有何不同? 4、真人养脏汤、芍药汤中均用肉桂,其作用有何不同? 5、何谓补火生土?四神丸的组方配伍是如何体现补火生火的? 6、固冲汤与归脾汤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崩漏,二方的功效与临床应用有何不同? 7、试分析牡蛎散中牡蛎与黄芪、四神丸中补骨脂与肉豆蔻的配伍意义? 8、金锁固精丸、桑螵蛸均可治疗遗精,二方立法与组方有何不同?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补火生土:通过温补命门之火(肾阳)以达到温补脾阳的一种治法。代表方是四神丸 牡蛎散 汪昂“此手太阴、少阴药也。陈来章曰:‘汗为心之液,心有火则汗不止’。牡蛎、浮小麦之咸凉,去烦热而止汗;阳为阴之卫,阳气虚则卫不固,芪芪、麻黄根之甘温,走肌表而固卫” 《医方集解》 真人养脏汤 吴昆:“下痢日久,赤白已尽,虚寒脱肛者,此方主之,甘可以补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温可以养脏,故用肉桂、豆蔻、木香;酸可以收敛,故用芍药;涩可以固脱,故用粟壳、诃子。是方也,但可以治虚寒气弱之脱肛耳。若大便燥结,努力脱肛者,此方不中与也,与之则病亦重。”《医方考》 四神丸 《古今名医方论》 程应旄:命门无火,不能为中宫腐熟水谷,藏寒在肾,谁复司其闭藏?故木气才萌,不疏泄而亦疏泄,虽是木邪行土,实肾之脾胃虚也。此际补脾不如补肾,补骨脂有温中暖下之能,五味子有酸收固涩之性,吴茱萸散邪补土,肉豆蔻涩滑益脾,暖肾而使气蒸,破滞而使气壮,补肾仍是补脾矣。 金锁固精丸 《成方便读》 张秉成:夫遗精一证,不过分其有火无火,虚实两端而已。其有梦者,责相火之强,当清心肝之火,病自可已;无梦者,全属肾虚不固,又当专用补涩,以固其脱。既属虚滑之证,则无火可清,无瘀可导。故以潼沙苑补摄肾精,益其不足。牡蛎固下潜阳,龙骨安魂平木,二味皆有涩可固脱之能。芡实益脾而止浊,莲肉入肾以交心,复用其须者,专赖其止涩之功,而为治虚滑遗精者设也。 桑螵蛸散 《医方集解》 汪??昂:此足少阴、手足太阴药也。虚则便数,故以螵蛸、龙骨固之。热则便欠①,故以当归、龟版滋之。人参补心气,菖蒲开心窍,茯苓能通心气于肾,远志能通肾气于心,并能清心解热。心者,小肠之合也,心补则小肠不虚,心清则小肠不热矣。 缩泉丸 《医方考》 吴??昆:脬气虚寒,小便频数,遗尿不止者,此方主之。脬气者,太阳膀胱之气也。膀胱之气,贵于冲和,邪气热之则便涩,邪气实之则不出;正气寒之则遗尿,正气虚之则不禁。是方也,乌药辛温而质重,重者坠下,故能疗肾间之冷气;益智仁辛热而色白,白者入气,故能壮下焦之脬气。脬气复其天,则禁固复其常矣。 傅??山: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土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复成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 此方脾、胃、肝三经同治之法,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开提肝木之气,则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补益脾土之元,则脾气不湿,何难分消水气?至于补脾而兼补胃者,由里及表也。脾非胃气之强,则脾之弱不能旺,是补胃正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