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地区烽燧遗址现状调查及保护思路.doc

吐鲁番地区烽燧遗址现状调查及保护思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吐鲁番地区烽燧遗址现状调查及保护思路

浅谈吐鲁番盆地烽燧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 周欣 徐佑成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吐鲁番烽燧遗址实地调查资料,介绍了烽燧保存现状,分析了烽燧遗址所面临的危害及成因,针对烽燧的主要病害提出保护思路和具体措施,为以后烽燧保护工程科学提供借鉴和经验。 关键词:烽燧 保护 工程 措施 一、烽燧概况 烽燧是中国古代的报警系统,与长城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一直以来它为保卫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丝绸之路安全立下吐鲁番盆地位于新疆天山东部,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天山南北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昆仑山、阿尔泰山两大山系的重要通道。历史上,它不仅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而且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吐鲁番烽燧有力印证了历史上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和建设关系,是领土关联的直接历史物证,是中国文化遗产中涉及历代军事交通体系的遗存群体。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吐鲁番盆地历代军事交通类设施由护路、军事传递等综合组成,共有58处,其中单体为41处,其它为17处。通过烽燧类型发展变化可看出,烽燧遗址由单体逐步发展为戍堡、碉堡、驿站多种样式。按照年代统计来看,汉代占5处,南北朝占9处,唐代占28处,清代占10处,中华民国占5处,年代待定占1处。从所占比例可以看出,烽燧遗址汉代开始初步修建,唐代发展为成熟时期,清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并且24%的烽燧在历史上有原址沿用、修建和扩建现象。 烽燧设施类型统计图表 烽燧遗址年代统计图表 二、保存现状调查 通过对吐鲁番烽燧遗址的分布情况统计调查,吐鲁番市占22处,鄯善县占17处,托克逊县占19处,遗址一般都分布在河流、沟渠的中下游区域,并且依附在水系周边;交通线路主要以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柳中古城、蒲昌城址等城址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外延伸的交通线路防御体系;烽燧之间的分布大致在二十至三十公里不等;从吐鲁番烽燧保存状况分布来看,位于地势较高的台地或戈壁保存较好,人为破坏较小;靠近村庄的遗址,由于人们开垦荒地和建房屋,部分遭受严重破坏,甚至有的完全不存。 各县(市)烽燧分布统计图表 烽燧保存现状统计图表 吐鲁番盆地烽燧遗址所用材料,一般采用当地的泥土、杂草制成土坯,垒砌而成,或则采用当地的泥土、杂草、木材夯筑而成。烽燧一般有墩、台、梯、坞,主要用于观察敌情。这类烽燧顶部见方,剖面呈梯形,有的筑有宇墙,但都没楼梯,有的烽燧则与驿站合建。 连木沁大墩烽燧(土坯垒砌) 线划图(自西向东) 霍加木阿勒迪烽燧(夯筑) 线划图(自南向北) 吐鲁番烽燧作为古代传递信息的一种军事建筑设施,建筑形制一般为生土坯结构建筑,平面呈方形,菱形,不规则形。这些烽燧绝大多数采用夯筑或土坯垒砌而成,有实心式和空心式二大类。 实心式:(1)夯土筑成,一侧有阶梯,可达顶部;(2)基底夯筑,上以土坯砌成;(3)整个建筑黄土夯筑,顶部平台有房屋建筑;(4)内部夯筑,外围砌一周土坯,一侧有阶梯可达顶部。 色格孜库勒烽燧(夯筑) 汉敦夏大墩烽燧(土坯) 空心式:(1)基底夯筑,上部以土坯砌成空心式;(2)整个建筑为土坯结构,基础以上用土坯垒成券顶式建筑,外部有放置式台阶可达顶部;(3)土坯结构,内分上下二层,第二层屋顶即烽燧顶部平台,由房屋内上至顶部。 煤窑沟戍堡(空心式) 七泉湖萨依烽燧(二层) 烽燧是吐鲁番这些重要交通路线的历史载体。盆地外部的周边地区及盆地内的几个中心区域多以干道连接,而和盆地内的小城镇及个别的外部线路也有许多支道连接。干道和支道共同组成了一个十分严密、成熟的军事防御体系和交通路线。主要的几个交通线路是:一是高昌故城-木头沟-煤窑沟警戒线;二是高昌故城-恰特喀勒-安乐古城-交河故城的警戒线;三是七克台-鄯善县-高昌故城的警戒线;四是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托克逊县-阿拉沟的警戒线。 除此之外,在吐鲁番盆地对内、对外的交通路线还有很多。根据敦煌文书《西州图经》的记载,吐鲁番盆地通往外部的交通路线共有11条,沿线路都分布着大量的烽燧。正是这个交通线路促进了辉煌的吐鲁番古代文明的发展、延续、交流。 三、主要危害及其成因 通过实地调查来看,每一处烽燧遗址遭受破坏的原因有不同,破坏程度也有不同,与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进行对比发现,20年之间许多遗址破坏严重或变为平地。总的说来主要与遗址赋予坏境、建造所用材料和工艺有密切的关系,烽燧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烽燧遗址分布在空旷的野外,长期遭受洪水、日晒、大风、冰雪、地震等自然环境的反复破坏。如烽燧墙基以及迎风面均表现出严重的风雨剥蚀凹损,尤其以墙基根部最为严重,多以“棒槌”型表现。 2、人为破坏。屡禁不止的各种文物盗掘、劫掠活动,当地村民在烽燧遗址周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