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检 核 表 法 1.有无其它用途? 2.可否利用其它创意? 3.可否改变? 4.可否扩大? 5.可否缩小? 6.可否替换取代? 7.可否颠倒重排? 8.可否省略或简化? S C A M P E R 代 合 调 改 用 消 排 : : : : : : : 取 结 调 修 利 取 重 代 合 整 改 用 消 新 排 列 二.非分析技法 1.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 四条原则: 不准批评; 思想愈开阔愈好; 新思想产生愈多愈好; 鼓励改进和综合。 3.模仿创造法 4.联想发明法 相似联想; 对比联想; 接近联想。 在科技史上,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电话机是应用联想发明法进行发明创造的典型事例。当时,贝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把音叉的端部放在带铁芯的线圈前面使音叉振动,线圈中心产生感应电流,再通过电线把这电流送至另一只同样线圈,线圈前的音叉也会振动,发出跟那边音叉一样的声音。他由此而联想到如能有一个像音叉一样发生振动的金属簧片,用金属簧片代替音叉,簧片振动,线圈也能产生感应电流,使簧片振动发音,这样金属簧片就会“说话”了。 4、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要求人们把注意力转向外部因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时,曾遇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飞船着陆月球后,由于飞船重量太大,不好解决再起飞时所需要的能量问题。后来运用侧向思维,找到了解决办法:只让登月车着陆,而飞船绕月飞行,从而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 易拉罐的发明也很有典型性。过去人们常为不好开罐头而苦恼,为解决这个难题,工程师威廉·戈登在与他的合作者研究时,故意不去想开罐这件事情,相反,却去研究香蕉及其容易剥皮的特性,最后他们利用香蕉的特点,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罐头上都有易拉开的拉条,这就是戈登和他的同事的发明。 3、联想思维 联想是把思维中各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或过程联系起来考虑,从而产生思想创新的思维方法。联想是思想创新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许多伟大的思想发现,都与发现者善于联想有关。 自行车轮胎的发明同样也得益于联想。自行车轮胎发明前,自行车都是实心轮。有一天,英国医生邓禄普在花园用胶皮水管浇花时,一直担心在卵石路上骑自行车的儿子会因颠簸而摔倒。这时,他突然注意到了手中水管的弹性,就想到了用浇水的胶管制造一个可以充气的车胎,从而使自行车发生了一场革命。 当然,联想也需要知识的积累。知识面越广,联想能力越强;知识面越窄,越不容易产生联想。所以,为了能够做到思想创新,我们平时就应积累各种知识。 * * 第二章 创造过程 第一节 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创造过程 第三节 创造性活动的环境因素 第四节 激发创造力的技术方法 第五节 培养思想创新能力 1、任何一个成功的技术创新总是从创造性的思维开始 2、在技术创新工作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人们的创造性 3、创造力是一种可贵的潜在能力 第一节 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创造过程 一、创造性思维过程是理解力与想象力的辩证统一过程 1.创造性的理解 第一种观点:想象力起决定性作用; 第二种观点:理解力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三种观点:创造性思维过程是理解力与想象力的辩证统一过程。 创造的本质特征是组合 2.创造性思维的两种思维形式---形式逻辑与审美逻辑 形式逻辑是理智的、概念的认识; 审美逻辑是想象的、直觉的认识; 两者相互协调,互相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思维活动。 3、创造性思维的两种方式---直觉的认识和概念的认识,或称想象的认识和理智的认识 图 思维的互补链模型 这种思维的互补模型,已为人脑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成果所证实。美国的斯佩里博士曾因对这方面的研究有重要贡献获得1981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大脑左半球善于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和对细节的逻辑分析,其功能包括说、写和进行数学的计算。右半球善于具体思维、对空间的认识以及对复杂关系的理解。 二、创造性思维过程是直觉与想象的矛盾运动 ?三、创造性思维是知识转移、学科相互作用和综合的过程 1.创造力与环境 2.阻碍创造力的因素 阻碍创造力的因素很多,可归纳为两类:属于个人方面的因素和属于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 第3节 创造性活动的环境因素 属于个人方面的,往往来自所受教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