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测控系统s精要.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测控系统s精要.doc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系统(学时数:54) 参考教材: 陈涛,单片机应用及C51程序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徐爱钧,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原理与设计(第二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马忠梅,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3/4版),北航版,2003/2007。 李刚、林凌,现代测控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韩九强、等,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在本科阶段学习了有关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方法与过程,并通过实例分析与实际应用系统的设计制作掌握基本的设计、调试与操作技能。 学习的重点有三个方面:第一,深入理解与掌握一种以上的单片机体系结构与基本应用技巧(目前以MCS-51兼容机为主),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编程与调试方法。第二,使用计算机实现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例如,电量测量、温度测量)。第三,使用计算机实现基本物理量的控制(温度控制)。 主要内容与安排(18周*3课时): 1.绪论,本课程的安排等一般性介绍 2. 智能化测控系统中的MCU/MPU,新型MCS-51兼容单片机;电量计算软件设计。 3. 集成开发环境IDE/Keil uVision2/C51编译器;电量计算软件设计。 4. 实验板硬件与功能介绍/安装与使用/入门程序 5. 数字时钟程序设计与调试 6. 同上 7. 参数与操作面板 8. 参数设置程序设计 9. 机动安排 10.温度测量/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 11. 温度测量程序设计 12. 温度控制及其算法 13. 温度控制程序设计 14. 同上 15. 超声波测距的原理与实现 16. 超声波测距(分体式)程序设计 17. 同上 18. 机动安排 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电量计算程序设计 编写一个计算交流电有效值、功率与功率因数的程序。假设已经得到了电流与电压的采样数据(10位A/D转换结果),零点对应采样值为512。 先按照有效值的定义编写程序,然后进行标定。标定采用峰-峰值为256的交流信号数据,对应的电流为10安培,电压为100伏特。再用直流信号的数据进行验证。 进一步对电流与电压信号进行谐波分析,编写FFT程序,并用模拟的标准采样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 数字时钟系统设计 在给定的硬件系统上实现基本的数字时钟功能(含时间设定功能)。 3. 参数设置程序设计 设计一个参数设置功能的程序。参数号为0-9,每个参数的缺省参数值、上限与下限均由表格给定,2位数值显示。 发挥部分:参数号为0-99,4位数值显示,进一步实现参数的快速设定与15秒自动退出功能。 4.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 针对给定的超声波测距硬件系统编写相应的软件,实现基本的测距功能。测量范围为10-200cm,动态显示结果。 发挥部分(1):进一步增加测量范围,提高测量精度。 (2):实现基于测距原理的超声波主动目标定位。 5.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 针对给定的硬件系统编写相应的软件,实现基本的温度测量与显示功能,测量精度为0.1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电阻加温进行温度控制。利用键盘操作实现温度的设定(30-100度)。 发挥部分(1):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温度控制,并比较优缺点。 (2):在外界干扰下(小风扇吹风)能够尽快达到新的稳定点。 (3):开机进入参数设置,退出后进行温度控制。实现具有上下限幅、快速改变数值功能的参数设定(设定参数范围为0-800)。 设计报告要求: 任务可行性分析(所需要的功能如何实现)。 程序结构流程框图。 C语言程序的关键程序段及说明。 总结(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改进与提高的设想等)。 源程序电子文档。 嵌入式系统设计过程与规范 一.以产品开发为目标的设计过程 1. 技术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2. 原理设计/总体规划 3. 各个独立组成部分的设计 4. 电路板设计/调试(一般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善) 5. 软件/硬件联合调试(也要经过若干次反复修改) 6. 出样机/产品试验(如果试验无法通过还要进行修改) 7. 技术文件汇总/移交生产部门 整个过程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时间才能完成。 二.硬件开发技术规范 1. 安全性(一票否决) 2. 可靠性(产品试验)EMC 3. 实用性(标准功能/用户要求) 4. 标准化(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 三.软件开发技术规范 1. 合理性(对于系统的各种资源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 2. 实用性(标准功能/用户要求/市场导向) 3. 可靠性(评判标准) 4. 标准化(软件标准) 其中,合理利用系统资源需要有对于系统各种功能的全面了解与使用经验的积累。就CPU系统来说,系统的资源包括:运行时间、存储器、中断以及所具有的各种功能模块(定时器/计数器、串行接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